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另外的顾城
那天去古旧书店,买了几本书,朱光潜的美学,胡适的文集,熊培云的两本。在新书架上买看到方文山的诗集。没有买,想的倒是,诗歌本来是一体的,但是方文山的诗,如果不依靠音乐性,就很难深入人心。
诗经里有不少诗都是民间歌谣的歌词,汉乐府里更是。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你把它当诗读,就觉得没意思,但是,弄成歌,依靠音调和旋律的变化,就会有意思。那英的山不转水转,水不转风转,风不转云转,去不转山转,作为诗来读就好笑,但歌是好听得不得了,也有意思。白话诗不依靠音乐性,而是在文字的修辞手法上弄出意味深长来,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无穷意味。
胡适的文集里也选了些白话诗,但多有些可笑,白话诗不能是白话,还得是诗,但人家胡适说了,但开风气不为师,自己没有说自己写得多好,开白话诗的风气之先罢了。这一点不讨厌。
后来去文房店里补些色彩,竟然没有,就去文化市场看看,补了些色彩,在边上一家书店里,看到了顾城的集子,翻了一下,没买,太伤感,作为那一代的诗人,其实他们早就被互相投毒的文人们整死了,先前有一次在一个媒体上看到北岛,我有点惊讶,他还活着吗?
我是那种写了六年,才发表第一首诗的人,所以,我养成了对诗的近乎太严格的要求,首先你写的是不是诗,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自从那一批诗人被弄死后,白话诗多半成了白话。好诗难觅身影。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上,小论坛里,偶尔是可以看到好诗的,大网站,几乎一定会上演抢座次的忙碌戏,鲜有人好好打磨句子,拿出好的产品来与人共享。
好诗都是真正喜欢的人,一手一脚打磨出来的。
不是顾城写得不好,而是我不想去触碰那一场回忆,我不想重新记起那些诗人惨淡的离去,那一场黑云压城的梦魇。偶有心情,在都市一角,低吟浅唱,只是我自己的心情罢了。好不好,有三两知已足矣。如果没有,自己唱给自己听,娱悦自己的心情。
作者:laoxu1688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