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荣宝斋350周年 | 我眼中的荣宝斋之范迪安(上)

荣宝斋的历史走过了350年的道路,最为具有文化分量的、学术分量的应该是穿越现代百年的发展之路。

我们都知道20世纪的中国处在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碰撞、也相交融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那么文化的星火如何能够保护和传承?除了当时的艺术学府和刚刚初起的一点艺术博物馆之外,我觉得荣宝斋它承担了这份重任。

在20世纪前半叶有那么多艺术名家,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的艺术名家经常的往来于荣宝斋。大家在这里进行充分的交流,既有新作的观摩,还有对荣宝斋所藏的艺术作品的欣赏,也包括面向社会进行书画艺术的美育普及。

荣宝斋在历史上有许多特殊的名家:书画文物的名师和“名医”。他们很好地传续了中国书画保护的历史的这些经验,又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新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为抢救许多堪称国宝级的、特别是经典作品的修复作出了贡献。

这份传统啊已经不仅在荣宝斋自己的历史上,它也传到了高校例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就请了曾经在荣宝斋工作多年、富有经验的冯鹏生先生来帮助我们进行书画修复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一起来推动艺术保护与修复进学府,成为新的专业。

作为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著名品牌,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著名品牌,荣宝斋350年的发展之路见证了历史变化的沧桑,也走出去了自己不断发展的宽阔大道。真正用一种文化行为,不断地擦亮荣宝斋这块金字招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