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细数珍藏 丨吴昌硕《葫芦》一幅

一、名家艺路历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90708d052d43abdacc9d95db0edea5cb.jpg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生于浙江省。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体,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所说:“与同时代艺术大家比,吴昌硕是承前启后、比较全面的一位巨匠。”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二、八益藏品推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3293bc16fde9cb080ac9e8968c8fa130.jpg

葫芦

吴昌硕  1916年作

尺寸:33.5cm×133cm

题识:丙辰冬安吉吴昌硕。

钤印:吴俊、吴昌硕

说明:

藤本植物是吴昌硕最为擅长的题材,尤其以葫芦令人印象深刻,吴昌硕作画重气势,绘葫芦更是凭藉那一手极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笔法写藤蔓,盘纡缭绕,气机畅旺,画到兴致上,所绘更是得意忘形,最为传神。他常常给自己所画葫芦取名“依样”,旧谚谓“依样画葫芦”。此幅《葫芦》这幅葫芦,构图呈曲线形,花叶藤蔓依势而下,上密下疏,几欲撑满全纸,四只葫芦各择其位,画幅下端那只垂枝往下,勃勃生机也。葫芦用鹅黄色没骨画法,颜色艳丽明快,在墨色厚重的大片叶子的衬托下,形成对比,画面十分鲜亮。藤蔓于此处弯环向上,为全图形成俯仰顾盼态势,既合物理,又合画理。不经意间已为题款留出位置,八个字列成一列,笔墨浓淡、字体大小、经营位置,恰倒好处。

三、收藏家为画作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207/e4c02f0f5f2197e8fd45f8bb21ff3c44.png

墨滕葫芦

王学茂

墨叶牵滕绵无尽,

橙色葫芦挂细膝。

金秋丰硕瓜瓜笑,

凉掠清风徐徐喷。

作品来源:王学茂先生个人收藏

作品版权:归王学茂先生个人所有,仅限交流学习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