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陶美术馆开馆首展十人抽象画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关闭

图片


2022年7月9日,北京·陶美术馆开馆首展“陶然·天元——当代中国艺术家十人抽象画展”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天元港中心开幕。策展人杨维民教授首先致开幕辞,企业美学(北京)研究院名誉院长陈海华代表展览主办方致贺辞,参展艺术家潘缨、荆玉成、郑忠、尚春、赵强分别分享创作体会,企业美学(北京)研究院院长朱明良宣布开馆展开幕。北京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办公室主任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丽萍、康蕾,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张金卫,艺术家、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瑞琪,《艺术市场》杂志主编续鸿明,《美术》杂志编辑部靳浩等出席了开幕式。


图片

展览开幕式现场


参展艺术家包括邓国源、布日固德、潘缨、郑忠、荆玉成、王爱君、尚春、赵强、倪蓓蓓、王南诒。杨维民在致辞时表示,陶美术馆以当代中国抽象艺术主题为开馆首展,立意高远。10位参展艺术家的40幅抽象画作品,媒材上涵盖抽象水墨、油画、丙烯、综合材料等多种媒介,很好地概括了当代中国抽象艺术的多元面貌。


图片

杨维民


陈海华


荆玉成


朱明良

杨维民认为,中国抽象绘画艺术发轫于上世纪20年代左右,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抽象艺术则兴起于八五新潮时期。作为一个舶来性极强的名词,“抽象艺术”在中国经历了数十年的本土转化和语汇回溯。在近几年的中国艺术界呈现出从表现语言、技法手段到媒材的多元化,早已不能用西方艺术史的抽象概念来定义,而是保持和发展了艺术家主体精神和作品的物质形式之间和谐统一的东方美学特点。



展出的部分作品


参展艺术家中,既有邓国源以传统媒介语言对精神世界的重构;有王爱君、尚春、赵强对中国古代“禅性”与“圆满”等哲学精神进行形式和观念上的突破;也不乏荆玉成与郑忠在笔墨挥洒之间对宏大纯粹性的探求;布日固德从个体审美经验出发,对感性体验进行理性阐释;三位女画家则展示了女艺术家与男艺术家抽象审美完全不同的视角和介入方式——潘缨的《幻象·红色》系列将涂鸦纯化为单一的色彩方块,还原艺术精神性的最初印象;倪蓓蓓用抽象亮丽的色调绘制天真明媚的画面,对色彩运用和画面进行自由的分割和解构,高纯度的色块之下隐匿的是细腻的情绪和内心独白;王南诒以柔化而多变的线条在有限时空中无限延展,用燃烧之痕表达出艺术家内心对生命和生死的认知。“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抽象艺术正以一种坚毅的立场和诗性的策略,对个体的存在方式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杨维民说。


据悉,展期将持续至9月9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