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于艾君:我为什么做这个展,以及为什么写那本书

“呼吸封面:行李箱总是不够,衣裳应有尽有”于艾君个展

“呼吸封面:行李箱总是不够,衣裳应有尽有”于艾君个展

8

视觉书屋艺术空间

已结束 1.7万+

上大学时,我就对“素描”情有独钟。其实我画得并不好,视野也极其有限,但我本能地被“素描”这种表达方式和看事物的方式所吸引,以至于那时候觉得所谓色彩都显得多余——的确,18世纪以前的美术学院,其教学内容基本就是素描研习。后来在国内外看到了大量作品,包括画册和现场。在逛画廊和美术馆的时候,在绘画或与此直接相关的领域和作品中,甚至在西方国家的城市街头,我还是本能地首先被那些具有现场感和行动色彩的素描、涂鸦或制作特异、空间平易而惊奇、具有特殊材质气息的“泛素描”或“类素描”所吸引,喜欢或激动,觉得它们就是我的一部分,那些创作者就是我的同道中人,有时甚至觉得,只是他们替我把作品完成了而已。这么说不是比附,而是真切的感受——这种感觉就像遇到了爱情,而她也恰好能与我达成默契——当然,它们中很多也是泛泛之作——“艺术家中的艺术家”,这个比例放到哪里都不会很高,但那种自信与活力、呼吸般的自然,对“贫穷”媒介的主动选择,对素朴品质的追慕,令人感佩,心动。与此同时,因为职业习惯吧,会下意识地对比自己的工作,继而坚信或校正、调整工作方向。相信这种“沉浸式”体验并非我所独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b3fad1af221234f19d79478e47ac3f32.jpg

于艾君个展现场 视觉书屋



如果说“素描”仅仅是指区别于油画雕塑电影装置等媒介的表达手段,其市场份额又远不如其他媒介,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很多艺术家仍然以“素描”为主要方式来进行创作,甚至一生都执着于此?我想,这必是因为性格气质和艺术表达混合驱动下的“非此不可”,也可能是目录学意义上的主动选择。从事“素描”实践的艺术家,利用素描的开放性、研究性、未完成感和过程迹化等特质,不断地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中的部分倾向和议题进行回应,有相当多的当代艺术或具体说当代绘画,使用了“素描”的探索性语言样式、现场感及行动性。这广义的素描实践在丰富当下艺术品类之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回溯的机制和品质、方法意义上的支持。诚然,“素描”的品质并非传统素描所专属,故此本书也选择了大量的当代绘画意义上的纸上作品、素描动画静帧、单版画、铜版画等以间接技艺完成的作品。空间实验、电影分镜头手稿,包括部分素人或原生绘画作为图例,借此阐发一种触及“素描原本”也触及时代的素描观念。与其说它们是素描,莫如说我(愿意)把它们都看作素描,“素描”是它们共同的底色或气质。与其说这是素描探讨,莫如说我试图借助它们去探讨艺术。借这本书,我并非强辞“素描很重要”或“素描是唯一的”,不,准确地说,应是“所有的(视觉)艺术问题,其核心都可以归结为素描问题”,就好比“所有文学的核心都是'诗’”。所以,到最后,我们也可以说“没有素描这回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da9ccad4ebc57af179f2cc5083eabee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fd0ca8cfbe578e582e8c281fe7efcfb1.jpg

于艾君个展现场 视觉书屋


这本书是我 2011年出版的《素描研究:方位与语态》一书的修订版。此书编校更新的时日,正是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时--幸存的我们被迫邂逅了一个“大时代”。愿疫灾早日过去,但愿人类痛定思痛,还有机会。此话题不予多谈。此次重编,我收录更新了部分图例,也对原书的文字和结构做了一些修订。


最后,感谢特约设计王嵘先生。也感谢曾经阅读过《素描研究:方位与语态》一书的所有朋友,是你们的鼓励和建议才使我有动力完成对旧著的整编修订。期待大家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于艾君 

2020年5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207/3c5b1868619bdd289f618472b018db2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207/134b2959041ab9c93acf7125617cc39b.jpeg

《自由素描》

《自由素描》是艺术家的旧著《素描研究:方位与语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出版印行)的修订版。


《自由素描》部分内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197fba640b928cf0161655b9144b49c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443d6e6373ba55a43c6cdaa6bf54f44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8891ec8ba8da724e3ecd77ce2b4d56b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4ea40648f2e0826c5da0c353e5285a6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932494fd2e00d28f6368b6d4e11d66c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3843e4680f983f47ddc52da09a9576a5.jp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