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山东著名中年油画家贾新光,潜心油画创作二十余年,功力深厚,风格天成,独具大家风范。今年3月26日,受圈内瞩目的“贾新光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其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美术鉴赏家和爱好者的目光。开幕式之后,由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及《美术研究》,《中国油画》杂志社共同举办了“贾新光艺术研讨会”,随后,又举行了中国美术馆馆藏贾新光油画仪式。现择要介绍专家见解于下:
北京毕加索现代艺术中心
2000年4月
“贾新光原来是画乡土写实油画的,80年代后期逐渐向大写意,抽象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不是纯粹的抽象,他对齐鲁乡土的深情,反应在画的语言上是有承继关系的。我认为,他画得越来越自由了,越来越空灵了,越来越东方味了。贾新光的油画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个性,达到了更完美的境界。”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
“贾新光原是传统的重写实基础的油画家,到今天发展成更多写意的,把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油画技巧浑然结合的风格,是非常可贵的探索,画家付出了极大地心力:1,在风格转型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在审美境界和油画境界上展现了注重冷峻,朴素的语言因素,从而更超拔地贴近自然。2,《故园》系列,充分体现了画家是把油画问题作为课题来认真研究的过程,是建立自己独特格式的过程,其作品做到了自身的完整性:这色彩,境界,造型,笔触,包括每个画面营造的气氛,都达到丰富了的完整。3,贾新光对乡土持续的关注,说明他不是封闭的作画他的情感出自与自然之间的契合与交流,那是从心灵深处流畅出来的感受,这是贾新光作品中值得珍视的状态。”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贾新光的画中透出的朴实并非退回到一般的那种朴实,他超越的眼光过滤了共性的杂志,更血性,更开没见山,更袒露真情,更直截了当地把艺术家独到的观察,用非常鲜明,彻底,不留余地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其作品很有大家气派。另外,他从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发掘了很多具有永恒生命价值的东西。”
戴士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
贾新光先生用了浓烈的乡情、爽利的笔触、雅致而辉煌的色调,创作了一批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可贺可庆。有人说,现代油画是“近看看不懂,远看看不清”:傅雷评价黄宾虹的画是“模糊复灿烂,意在不言中”。贾新光的画引起了我的乡思,鲁西北泥土自身的那种黄颜色、树木稀少的村庄、土坯垒造的房子、还有那破旧的门,贾新光以他带有诗意已梦魂的写意状态,让我在故乡的梦境中流连忘返。从写意艺术讲,每一笔,每一刷子经受的考验都很严格,就像看莫奈、凡高和高更的东西,每一笔都很坚实,都不可更改,都有自身的文化含量。”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艺委会主任)
“看贾新光的画,真切的感受到抽象与具象之间,他把油画的笔触和中国画用笔融为一体。山呀、村庄、房子呀,形在他的笔势,笔意、笔气、笔触凝练而成的艺术结构中达到了完美结合的程度。他的画中所传达的那种气韵、那种境界都与他的修养、才智非常吻和。他的家园感非常强,他注意到这个语境里面去了,并贴切的转换到油画语言的方式上来,形成了非常个性化的风格。在守望家园与站在新世纪的门口回望家园的情感交替中,我们看到了他在艺术追求上前瞻性。”
易英(《美术研究》杂志主编)
“从贾新光油画展中,我看到从山东聊城黄土地上走出来一位足以和我们当代最权威的艺术家对话、能够走出国门和国际艺术界进行对话的艺术家进行对话的大画家,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油画的民族化最核心的东西,是表现中国人的精神:即不使用油画来表现中国传统的笔墨,也不是要用油画来迎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这一点很重要。要让中国人来欣赏,又要引导中国人的欣赏趣味,让中国人能够理解,这就要给这种理解加入新的东西加入新的艺术创造。贾新光的探索意义重大,当然难度也相当大,所以他取得的成绩很了不起”。
毛佩琦(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
“我感觉贾新光的画很有东方味道,同时还有时代感,这很可贵。在油画语言的表达上,极其丰富很有力度,非常打动人。总起来讲,看了以后,令人感动,我们这一代人要很好的向年轻人学习。”
张重庆(中国戏剧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
“贾新光深入研究了西方的油画传统,但他精神上完全是中国的,他目前正处在生命力的旺盛时期,创作上充满生机,在他个性成熟的古城中却看不出任何程式化的东西,这点尤其可贵。中国写意艺术的精髓就是解衣盘剥,亦即放浪形骸,把自己跟宇宙融到一起后一切都忘了,这是很高的精神状态。我们从贾新光的画中就可以发现中国写意艺术的精髓以及用笔表现心灵的那种空灵与自由.”
刘骁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