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美术馆作为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文化形象的窗口,反映了这个国家或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标志着其社会进步的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美术馆曾经只是美术作品展览的场所,及美术家或美术爱好者的活动空间,而与公众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术馆与一般市民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是疏离的。
这种情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得到逐步的改观,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美术馆事业经历了方兴未艾的发展与转型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美术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平等沟通,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要求其必须把公众的理解与参与放在第一位。传统的美术馆由于过于强调其专业性、推崇艺术品专业价值,使美术馆容易在公众心中产生疏离感,这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实现公众文化权利的要求。美术馆的价值虽然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决不是物质贪欲的载体,相反,它应该是浮躁与轻狂的过滤器,是文化知识的储藏室,是时尚创意的发酵地,更是公民审美教育的终生课堂。伴随着美术馆功能的转型,我们迫切需要弥补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隔阂,通过各种有效的艺术服务手段来提高自己与社会的亲和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山月美术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打造一个与市民交流的学术平台,在2005年联合深圳雕塑院、《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栏目以及深圳卫视,(后深圳卫视改为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四家单位共同推出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系列公益学术讲座。讲座旨在“以平民的语言,讲述专家的观点;以生动的直观,传达学术的主张;以沙龙的方式,营造对话的空间;以公众的参与,塑造深圳的品牌”,力邀海内外以及深圳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内容涵盖视觉艺术的不同的方面。“四方沙龙”自创办至2009年,已经成功举办50期讲座。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同,成为深圳最为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它就好像是书山之路、学海之舟,市民公众在这里可以获取知识、学习方法、享受学术文化的果实,还可以和专家们面对面地对话交流。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系列公益学术讲座不仅为深圳这片神奇土地增添学术文化的内涵,而且让这座年轻的城市更加生机盎然、青春焕发。
2008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深圳加入创意城市网络,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成为该网络的第16名成员,是中国首个加入该网络、并获得认证的城市。因此,我们以此为契机,将2009年度“四方沙龙”的年度主题确定为“设计•城市•生活”。我们特别邀请了全球创意文化三巨头之一的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先生(charles•landry)作为本年度的首场讲座,他以“全球创意城市发展趋势和深圳的创意未来”为主题,通过大量图片现场演绎了“创意城市”的来龙去脉及成长过程,并就深圳创意产业的未来与听众进行坦率的交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砚祖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设计的文史哲”的精彩演讲;著名建筑与城市评论家史建先生以“多向空间演化中的北京”为主题,通过分析分别位于深圳和北京中心商务区的岗厦村和深沟村的都市化模式,讲述关于空间的“双城故事”;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洪以“设计之都建设的文化策略”为主题,通过比较了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与20世纪拉美文学这两次著名的文化运动及其影响,阐述了新的文化形态生成的一般规律,认为深圳经济的持续增长初步具备了产生新的文化形态的基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吕敬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书藉装帧设计家,他的讲座主题是“承其魂拓其体——留住书籍传统阅读温和的回声”,他认为:“如今虽然多媒体大量涌现,但我相信书籍也能够通过我们的设计,形成独有的书籍艺术产品,能够传承未来,并且成为人们得到充分艺术享受的信息载体。”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吴家骅教授围绕“生活•艺术•设计”的主题,回答了设计是什么?他认为设计是一个职业,而建筑就是一个能遮风避雨的产品,不要把设计看得太神秘、太专业;建筑学博士倪阳先生以“设计颠覆常规”为主题,通过相关典型案例的演绎,跳出设计看设计,最终落到设计改变生活的命题,并针对深圳年轻白领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以专业角度改变居家环境的点滴体验阐述设计原理及其应用;在当下人们流行畅谈“创意”这个主题,并且常常把创意跟产业连在一起,但来自香港的文化人欧阳应霁先生多年来在漫画、旅游、家居、美食、文学诸多领域游弋,却很想在讲座上给听众充当一个贪心、快活、认真的“跨媒体导游”,他以“创意加减乘除——吃喝不只玩乐”为主题讲创意,认为创意完全可以从个人的生活开始。台湾实践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建筑设计系副教授安郁茜女士以“理性实践空间诗学”为题,主张任何的大学其实是公共资产,附近的居民都有权利使用这里开放的空间,这种做法如今在台湾实践大学台北校区已成习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作为本年度最后一场讲座,演讲的题目是“聚珍:中国前一千年的阅读与字体设计”,他认为,有什么样的阅读要求就会有什么样的字体设计,现今的汉字设计受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很深,中国人如果对现在的阅读方式不提出更高的要求,很难刺激设计师在字体设计上去做进一步的突破,中国关于汉字的字体设计可能就会永远落后。这些讲座的主题一如继往地紧扣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热点,同时兼顾市民所关注问题的视觉,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增强关山月美术馆的亲和力,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将发挥很好的推动作用。
讲座不同于书面文章,既要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也就是说,讲座的内容和品格是学术的、专业的,而讲座的语言和方式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况且还要与不同文化程度的市民对话和交流,所以讲座专家的语言一定要深入浅出。对市民来说,在讲座中所听到的东西是书本里很难学到的,也许这便是每次讲座都会受到欢迎的缘故。而对主讲专家来说,听众们的热烈掌声,也许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系列学术讲座,我们继续编辑出版“四方沙龙年度文集”,本集的主题是“设计•城市•生活”。作为“在美术馆听讲座”书系的第二辑,所收文章皆为2009年度专家们在“四方沙龙”的精彩演讲。文章大多根据讲座的录音整理,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尽量保持讲座的现场感,希望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书的编辑出得到了广西美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更难得的是相关专家同意发表讲稿,有些还对文稿逐字校阅,在此我们表示感谢并深怀敬意!同时还要特别感谢“四方沙龙”相关的合作单位,以及孙振华博士、胡洪侠主编、齐凤阁教授!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主持讲座,为讲座添彩不少。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鲁虹老师、张清主任、许石林和王光明老师等专家为讲座做出的努力!此外,还要感谢黄治成、黄丽平等同事,他们以务实的作风和严谨的态度完成了大量工作。最后,特别鸣谢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一直以来的支持!
我想,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系列公益学术讲座中传来的人文之声是真正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
2011年8月16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