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要不是几日前和晁海老师聊天,都忘了我们相识也十几年了。这么一想,才发现变动大的日子里大家各忙各的,一回头真是岁月沧桑。
不过,晁海老师倒还是老样子的热情、执着理想,身上有股旧时的文人气质。他的这种坚持,应了有句老话: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这十几年是艺术圈最起伏跌宕的一段时间,能一直坚守、有独立的性格,无疑是最难能可贵的。就像晁海老师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他个人对形式、对绘画语言、对文化深层的理解。
今天更多人去关注社会,关注事件,关注一些即时性的、与时代连接非常紧密的情绪与问题。而晁海老师却显得更从容,因为他的创作围绕着他的美学理想,这种属于文化深层的特质,就像把苍山还给大地,是再自然不过却又恒久坚固的内涵。所以在他作品干湿浓淡间,透出的是文化中内敛的凝聚力和凝重力。这种含蓄而厚重的感染力是美学概念的体现,也是美学价值的体现。
艺术就是有这种包容性,它有过往与新生,属于某地,却又不局限于此地。本土的特性在跨国界的交流中能传达出独特的视觉体验,而如此的身份认同,需要艺术家自身对本土文化有非常深切的理解。中国画更强调的品格与境界,而在晁海老师的作品中,能体味到这种旷达阔远。但也不是简单的传统就可以囊括这种领悟。他是将对传统新的认知与解读赋予作品,形成自我的绘画美学风格。这种探索,除却追求图式上的微妙趣味,更多的是将他的文人情怀赋予作品灵动与温润。
想起十几年前初识的场景,真觉得内心够坚固的人,才能如此潇洒而从容不迫,就像他的画一样,有最本真的风貌。
作者:张子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