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以来,我国油画界同仁的努力,处处都可以看到长足之进步,因为限于物力的缘故,取材虽然不免有不能使人完全满意之处,同仁于克服种种困难之馀,还能有如许佳精,不能不说是民族文化复兴之徵兆。
不过就一般后起之秀的许多作家中而言,虽然天资甚高的颇不乏人,一个通病似乎是基本理论知识之薄弱----艺论修养之缺乏,不能不谓为这种缺乏主因,孟子所谓"习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今日艺坛之写照欤? 审其故,更有进者,以一般学习于西洋文化,既因基本语文之隔膜,而体会不明,西洋艺术之研究,乃不易收融以贯通之妙。
宣夫兄的油画,与一般作者努力成果之不同,首要在能于落笔之前,意识到,虽廖廖数笔,亦往往恰到好处。虽然限于油色之缺乏(这是今日油画界最大之痛苦,读画者幸勿忽略此中艺人倾力克服之伟大精神而予以同情)不无略嫌太薄。近作如《母教》如《青衣女》,如《青鱼》及《画家生涯》(编者注:即《食为天》)等,肖像如《作者夫人像》《王临乙夫人像》等,都是近年来油画界不可多得之佳作,这些作品不特理法已达到无懈可击境地,出神用笔处尤为可喜。虽百忙中未及亲睹宣夫兄画展之全貌,就以上数点青,已足证我国艺坛,与世界艺苑携手,即在绘画方面,亦不乏可取之件,而将来发展,正无可限量也。
三十四年十一月九日于陪都
作者:张道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