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爆竹声中话除夕丨春节专题

2015-02-18 00:00

■ 点击上方“拾文化”,与我们一同重拾文化信仰


除 夕

文/白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为一年中最喜庆最隆重的时刻,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总是格外热闹与喧阗。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取“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意为“月穷岁尽”,旧岁今夜止,夜半迎新年。所以,除夕注定是值得留恋的一晚,是辞旧迎新的一夜。


除夕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当然,还有那顿全年中最具仪式感的合家团圆的晚饭:年夜饭




年夜饭的讲究有很多,祖国各地风俗不同各有特色,但总体来讲,主要的品种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可能是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


馄饨作为饺子的孪生兄弟,也是除夕常吃的主食之一。关于馄饨的来历,古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然而更靠谱的说法是“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辞旧迎新




长面也称长寿面,新年吃面意为预祝寿长百年。因古代的面食统称为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最初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现在所看到的长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等品种。




元宵又名汤圆,是用糯米包裹不同口味的馅后搓成圆形,再放入锅里煮食。“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日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与“年高”谐音,取吉祥如意、年年高升之意。诗云:“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如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很多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很多有说法的副食,如:枣,意为春来早;柿饼,意为事如意;杏仁,意为幸福来;豆腐,意为全家福;三鲜菜,意为三阳开泰等。


传统的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它将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凝聚其中,既表达了对将逝去旧岁的留恋之情,也寄托了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美好期盼。



来源:拾文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