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来当“和事佬”

2015-03-02 09:30

◆朱玉萍

华夏收藏网讯 2月26日,正是法国作家雨果诞辰213周年,有关雨果的艺术作品也不少,其中罗丹为其雕刻的“雨果像”更是至今为人津津乐道,雕像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到大师亦是普通人。

罗丹雕刻的《雨果像》仅刻画了头部,其艺术造诣令人赞叹,然而人们更喜爱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因为它甚至比作品本身更精彩。

1880年初夏,雨果的好朋友马拉美,把初出茅庐的罗丹介绍给已经是八十岁的德高望重的雨果时,罗丹他极想为雨果塑像,这种欲望简直难以抑制。想了好久,他终于按捺不住,冒昧地向雨果提出了这个请求。然而,他那突如其来的想法以及他惴惴不安的神态,却使雨果感到反感。“对不起,你塑的那个《约翰》只是个农夫,可我是一个作家。我的胸像已经够多的了,我不愿意让你那双并不灵巧的手再把我现在的那副老态龙钟的形象塑下来,去留给后人。”雨果十分冷淡地说。这番奚落让罗丹发誓这一辈子决不再和雨果打任何交道。

谁曾想,一年后罗丹受到暗恋雨果五十多年的德鲁埃女士请求,希望给这位被癌症折磨的妇人偷偷雕塑一尊雨果每日白天在病床边探视她时的头像。曾经的愤懑被这份纯爱融化,罗丹为这场爱的悲剧感动,他遵约每天按时来到德鲁埃女士卧室右侧的一个壁龛里工作,在这里他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雨果的种种神态而不被发现。这是罗丹所接受的最难的头像创作,因为他不能用手去触摸他的雕塑对象,从而不能准确地核实出他的骨骼结构。然而,由于德鲁埃女士的精心配合,从而使藏在壁龛里的罗丹尽可能地从多侧面去了解雨果的超乎寻常的神态、感情和毅力。终于,罗丹经过了一个月的努力,用胶泥塑成了两个粗糙的雨果头像。虽然最终德鲁埃女士没有等到铜像完成的那一天,但在她谢世不久,这尊雨果的头像还是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人们今天既能在这座雕像上感受到那个含蓄、威壮、执著的文学巨匠,更该为罗丹的这份气度折服。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