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建筑设计中构成的趣味性研究

2018-04-30 14:32

  作者:张佳宁 高昱(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 要:以构成基础的设计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建筑设计中构成的趣味性,平面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平面构成以点、线、面的基本要素为理论指导,以特异式构成、渐变式构成为例进行探讨;立体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为基础,结合国外优秀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色彩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则主要强调了色彩联想的视觉情绪产生的趣味性。

  关键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建筑设计;趣味性

  1 构成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趣味性

  构成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现代主义设计成功地将构成与建筑紧密地联系了起来。现代主义建筑从构成关系中对建筑空间的构成进行了解读,更加注重形式语言。利用构成原理对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建筑中蕴涵着多种构成形式和规律,在设计中很好地把握这些规律,就能创作出富有个性和趣味性的建筑。

  建筑造型可以解析为一系列要素,其概念是以各种要素通过一定的构成规律所生成的新的空间形式。构成与建筑的一致性形式,主要体现为建筑是以抽象构成作为普遍的表现形式及内在建构方式。

  构成形式与建筑形态语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典主义建筑侧重于构图形式法则———黄金分割到“美是和谐统一”的体现;现代主义建筑以简化的概括的手法强调抽象形式与时空构成;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则从形体与空间、方向与位置、曲直与层次等方面,采用分割与切削等手法使构成得以深化与扩展。

  “构成”实质上与“构图”有着原理意义上的区别。有人认为“构成”的概念与“构筑”相近,是强调以“要素进行组合”为核心理论,从而发展出一套形态组织的新的语法关系,同时也是现代建筑在进行形态设计时的基本方法。构成不但“把要素打碎进行重新组合”,同时构成要素在一般造型形态及构图要素的层次上进行,亦可以在功能要素、结构要素等方面运用,以及在整体造型的层次上来进行,乃至于进一步在符号因素的层面上,以打碎成隐喻着不同文化因子的片断来进行构成,这就是所谓构成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创作方法的基础。

  构成的概念认为,用把基本形按某种关系元素组织起来的方法,即可构成一个设计形态———建筑形态。用点、线、面、块等形态要素进行空间的运动和编排,通过一些基本限定要素的变动来进行各种组织,便可形成千变万化的形态。

  1.1 平面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趣味性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的编排和组合。其中,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线的构成可通过线群的集聚、拉张、扭曲、旋转,形成层面感、伸展感、空间感、编织感、幻想感;面是以具有长、宽量度体形态,具有平薄与扩延感,较线构成更具空间深度感及体积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建筑以各种材料构筑墙体及界面,以面组合成空间的围合关系。块体是形态设计最基宽、深之维度关系为依存的积量感实体,是立体空间形态最为有效的造型形式。

  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段有许多种,如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对比构成、平衡构成等。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在平面或者立面设计上运用这些构成手法,常可以创造出一些有趣的形态,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拟以特异式构成、渐变式构成为例,进行建筑设计中构成的趣味性探讨。

  特异主要是指在基本形中纳入少量的特殊基本形,或者在重复的有规律的变化中突然打破常规来形成局部的突变,而产生特殊的效果。恰当地运用特异的手法可以在建筑创作中产生个性、趣味的效果。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将特异式构成运用到了极至,在朗香教堂的平面中有许多相似型的重复关系(图 1)。尖尖的右下角形成了和凹曲面相对应的一个特异形式,就像是在许多的方形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圆形那样引人注目。形式上的突变,给人一种有趣的视觉感受。这些蕴涵的规律也是它真正打动人心灵之源的地方。

  渐变的基本原理在于按一定数学规律做不同疏密变化,既可以是单元的变化,也可以是线的双向变动,而且某种形态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机理都可以渐变。渐变甚至可以在视觉上造成深度、空间或者速度感的幻觉。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了许多渐变式建筑平面,他设计的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局部采用渐变的设计(图 2),还有沃尔辛尼斯卡教堂也采用了这种形式,这些手法使原有的设计更加富有趣味性。

  1.2 立体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趣味性

  立体构成是构成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它不能用轮廓线来表示其全貌,必须通过实体构成限定出一定的外部空间,也就是借有形的实体作为界定。许多现代建筑设计中都可以找到立体构成的影子。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的“移动博物馆”,就是将几百个大小一致的集装箱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形成的一个现代建筑。它属于典型的垒积式立体构成,这种构成方式,在建筑表现上富有张力和灵活性,运用集装箱作为母体,通过构成的手法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趣味感。

  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很多,多元形体的组合更是可合成具有不同表现力的群体形象。运用立体构成的同时,采用隐喻等手法,可以使形体构成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还可以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本文就立体构成设计原理在建筑设计中产生趣味性的设计手法进行简单介绍。

  串联式构成是由若干个单体空间按一定方向连接构成的空间系列,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并具有运动延伸增长的趋势,构成形式自由而灵活,容易适应环境,有利于空间的发展。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富士县乡村俱乐部就是一个曲线式串联构成的例子。它的建筑形式为一条弯曲延伸的半圆顶管筒体,管筒体两端的山体面、入口门廊都以最原始单纯的方圆几何形为构成母题。建筑底层开敞,与四周环境相互渗透,造成了一种悠然、舒适的空间气氛,这种曲线串联构成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以产生一种特别的趣味感,是一种新颖的设计手法。

  框格式构成容易形成整体的节奏感。框格式构成能够使单元之间具有秩序和内在的联系。矶崎新是运用框格式构成手法创作的建筑大师,他设计的群马美术馆运用的就是框格式的立方体单元组合形式:建筑中心主轴线设在两排立方体之间,附加有一个松散相连的侧翼,却违反了基本构图原理而与次轴线斜交。美术馆全部表面上重复布满正方形网格,覆盖铝板,增强了建筑物的趣味性,为该馆设计的独到之处。

  许多设计师都喜欢采用形体、色彩、质感的对比,使建筑产生有趣的视觉效果。著名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的许多作品都属于这种对比式构成,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看做是两者之间的“对比存在”,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是直接应用基本的几何形体元素,形式简洁,对比效果非常强烈。他设计的南极探险队纪念会馆就是采用圆锥和圆环等基本形体作为建筑的主体形象,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也同时增加了设计的趣味性。

  1.3 色彩构成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趣味性

  色彩在建筑界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一直被建筑设计师所重视。从希腊的雅典卫城到法国的卢浮宫,从凡尔赛宫到紫禁城,无一不展现出色彩的魅力。不同的色彩带给我们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对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有趣的色彩效果。

  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时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色彩的醒目性是指色彩在我们即使无意识观看下,也容易引起注意的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建筑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明显地被识别出来,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R·莱戈雷塔是一位在设计中大胆运用色彩的建筑师,他的作品明快、典雅、引人注目,将色彩、光影和美学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具有趣味性的建筑作品。

  当我们看色彩时常常想起以前与该色相联系的色彩,这种在脑海中色彩的再现,称之为色彩的联想。在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中,每隔一段距离便放置一个漆成鲜红色的立方形体构筑物,让观者产生各种有趣的视觉情绪(图 3)。

  2 构成的趣味性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错位的空间”展览馆建筑设计方案中构成的趣味性体现在对基本形(立方体)进行的变化。将 3 个立方体按照构成的基本原理在变化中形成建筑形式,将其进行叠加、或分离、或接触、或联合、或减缺、或重合、或错位。具体的设计手法是将 3 个正方形叠加起来形成一个建筑的基本平面,在有规律的正方形变化中将其中一个正方形体进行转动变化,打破了原有的有规律的变化,将特异式构成很好地运用到了建筑平面设计中。从立体构成的角度来说,设计作品由 3 个大小不一的立方体高低错落垒积而成,办公研究空间分为两层,展览空间为一层(图 4),在其间设置了一个弧型的滑坡形成过度,使体块之间能够更好地融合,在视觉上这个弧形给人一种打破常规的视觉感受,使建筑更显活力和趣味。

  设计方案中主要以白色为主,白色的墙壁与深色的门框窗框产生强烈的对比,突出构架之间的呼应,运用这种秩序性,给色彩的和谐带来节奏和韵律。白色的展览馆建筑在太阳光照射下,开始区分出黑、白、灰,大而平的面在阳光下逐渐区分出了各种层次,使平面富有了立体感,形成了有节奏的间隔,给人以美的感受,又使大平面产生变化,打破了单调感,给丰富的立面有充分表露的机会。

  建筑中各元素的体量、大小、高低、错落的变化,都将形成一个新的建筑形式,同时,给人的感觉自然也各有不同,所构成的趣味性也不尽相同。比如:本设计中两个天井的设置,展览空间与研究空间的高低错落,他们之间存在的滑坡过度空间,还有休闲区设计的长方形天窗,乔木下方的植物向上延伸,穿过长方形天井,在形式上产生了许多诸如此类的各种趣味性的设计。使形态产生无序、情感化、偶然、怪异、运动、变幻等有趣的效果(图 5)。

  3 结语

  构成在“度”与“质”之间衡量着建筑的不同形态,在“手法”与“效果”之间做艺术的娱乐。构成从其产生时就对建筑设计形式美的追求产生暗示,它引导建筑师运用多种手法来研究建筑的形体。当然,一个建筑形体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构成的复杂程度。富有创意的构思、具有趣味性的表达、精心的推敲和处理、选择恰当的构成方法,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建筑设计中的构成原理,不断创新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创造出更多的优秀设计作品。

  (原文载《湖南包装》2018年第一期,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佳宁,高昱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