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庸之道”辨

“中庸之道”辨
——兼论现实存在与境界追求

刘晓林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的人们陷入其中——或自谓得解,或终生困惑。今天,我想试着来思索、探讨。

唐·孔颖达在《周易正义》言:“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二二相偶,非覆即变。简而言之,意即:两物相遇,或合或离。进一步的明确是:覆者,一分为二;变者,合二为一。何时覆变为宜?与中庸之道密切相关。

整个宇宙的演化遵循“常(覆)、变”交替制约的原则。进一步说,宇宙中的万物(包括人类及其创造的文化)一样要遵循“常、变”交替制约的原则。“常(覆)、变”是不需争论的存在,对于具备了高等思维与丰富情感的人来讲,难不在知晓“常(覆)、变”的存在,而在洞察甚至掌握“常(覆)、变”转换的“临界点”。这个转换的“临界点”即所谓“中庸之道”的核心所在——其的确存在于现实世界。同时,因为万物降临世界后即为受制于多方因素的复合体。于是,使得人类对这种原本存在的现实往往难以实际达到。退而求其次,若将“中庸之道”作为境界追求则更为容易接受。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弥纶天地。凡物皆矛盾,“中庸之道”也是如此。

“中庸之道”的核心矛盾是方法论与本体论之间始终存在着“缺口”。或者说,认识论与本质论始终存在着差异性。换言:理想与现实哪能完全重合?简而言之:“中庸之道”所陈述的是事物(包括系列关系)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

何为中庸?以中为庸。1、庸者,用也。2、庸者,常也。如果以中为用,那么势必要考虑“非中”,“中”因两端(始终两点)而存。执两用中,恰倒好处。若两端固定不变,则用中很容易实现。残酷的现实是包括“两端”在内的一切都在变化中——同样的事物放在不同的“综合环境”中,其具体的属性就存在不同。既然“两端”不固定,那么“中”定然存在于不停的变化。孟子说:“执中无权,独犹一也。”意即:固守“中”即限于“非中”。白话:如果你我在特定情况下实现了中庸之道,但不能固守。否则,便是违背中庸之道。换言:中庸之道需要随时调整,一个人一生都在遵循中庸之道是不可能的事情。对此,孔子自己也发出感叹:“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九天居士认为:“激进”或“保守”存在每个人的身上,有人能做到大多数(整体)状况下的“用中”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现实世界的确存在“中”,而此“中”或隐或显——其不可能为某一事物(包括人)所永久享有。或许孔子等贤达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于是退求其次:从用中转为以用中为常。也就是说,从绝对的用中(中庸之道)转为相对的(中庸之道)。常者,通常、平常、常态也。中庸之道的核心是“致中和”——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者,实在是人类做学问、做其他事情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罢了!尽管作为道的“中庸”常在,而人类的“极高明”不常在。因此,我们明知不能囊尽“中庸”却不得不尽力去争取——这是人类真实的无奈。


“中庸之道”并非指折中式的无原则,更非指盲目的固守。其包含了“用中为常”的现实存在,也蕴藏了“执两用中”的境界追求。现实存在和境界追求于人皆不可缺——扎根大地、遥思天空的人性决定如此。

 

附:

谈人
刘晓林

人这种动物很有意思!有时候很卑微,如蝼蚁;有时候很尊贵,如上帝。非常的喜欢比较,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比什么?比谁的能耐更大,比谁更有面子,比谁更像人样。可最终的结果:绝大多数人被比得对自己能耐失去了信心,没了面子,感觉离人样的差距越来越大。
 
人说:人生如梦,此时的梦被聪明的人们定义为非清醒。有没有清醒的梦呢?一定有。由此似乎可以推出人喜欢主观,无法不主观。主观认为自己最不容易,主观认为自己最有才华,主观认为自己最痛苦,主观认为自己最幸福……总之,一系列的认为远离了客观。
 
人有思维,于是经常思绪万千。思前想后,思古想今,直到自己的思想没有了思想为止。没有了思想的人因为思维还存在,仍然还不承认自己没有了思想。我的思想承前启后,谁敢指责我?我要么不听,要么装做听。想让我吸收、辨证听,难啊!
 
人或有喜欢独处,或有喜欢群聚;或有喜欢人,或有喜欢非人……人是有差异的,尽管都是人。同样的事情让A来做,轻而易举;B则举步维艰,一筹莫展。同样的事情,A会表现的异常大度,B则满腹狐疑。从道理上讲,人会承认:战胜自我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呢?不少人在实施着战胜别人的策略。或曰:绊倒那厮。
 
天心白月,混沌寂然。我相信有人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自然也有人不信。庚寅夜我一时文随思行,零星之记。谈人,有鞭挞,有激励,有自勉,有他指,有清醒,有困倦。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