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906版坐洋币

 坐洋币,其全称为“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元”,其为清末时期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元之一。在清代后期,外国钱币来源复杂,并且占据了中国经济市场的重要地位。其中的坐洋币因其纯重高于墨西哥鹰洋,以至晚清到民国时期,国内大部分商贾都使用这款银元。“坐洋币”断断续续发行至1937年,而中国在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后,船洋法币逐渐一统市场,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愈发不畅了,恰好是这个时候坐洋币也销声匿迹了

坐洋币”银元作为一种历史载体,记录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屈辱历史。研究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对于我们了解外国列强利用银元贸易,掠夺中国财富的罪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古钱币之一的“坐洋币”,随着市场发展,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辉煌的巅峰时期,现今深受海外收藏家的喜爱,收藏价值也不断刷新飙升。自1885-1895年制式的“加重坐洋”开始铸造以来,无论颜色和重量(27.215克,90%的成色)都超过了鹰洋,并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亦因其纯重高于墨西哥鹰洋(27克),且多有藏身与熔融,故无法流通。于是,在1895年减重,把一元坐洋的重量从原来的27.215克减到了27克(1895-1928年制,即所谓的普重坐洋)。亦正因其色彩艳丽,重量足,晚晴直至民国,都适用于中国南部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沿海及国内大部分商贾聚集地。1928年1月1日停止铸造1元坐洋,1931年又停止铸造1元坐洋,1元的设计图案、重量(1931制减20克,成色不变)与原来的坐洋截然不同,人们习惯上仍称其为“坐洋”,但可折价使用。

虽然坐洋币是真正意义上的曾经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币,是法兰西帝国主义在银元贸易中实施经济侵略的实物见证,但是由于坐洋币当年主要是在东南亚地区发行,在中国的流通仅限于南方沿海地区。坐洋币有因年号、因改重、因铸造厂等原因,形成众多不同的版别。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近年来在各地市场上较为多见,价值也是逐渐攀升,受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收藏

此枚钱币工艺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相惯线——现代机械制图学术语,即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及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显得非常清晰,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作为曾经在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币,其暗记防伪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铜币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其文字书法极为精湛、大气,间架结构平衡舒展,在钱币里首屈一指。所以此藏品存世量极少,具有较高的收藏意义及交易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