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2025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Art Basel Hong Kong 2025
展位 1D07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中国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re, Hong Kong, China
2025年3月26–30日
站台中国为本次香港展会带来以下艺术家的精选作品:
毕建业 Bi Jianye
陈柏豪 Skyler Chen
代洲 Dai Zhou
段远文 Duan Yuanwen
葛辉 Ge Hui
龚剑 Gong Jian
黄亮 Huang Liang
景柯文 Jing Kewen
劳大伦 LODTALAD
李津 Li Jin
刘港顺 Liu Gangshun
刘彦湖 Liu Yanhu
马可鲁 Ma Kelu
邱瑞祥 Qiu Ruixiang
任诒春 Ren Yichun
孙瑶瑶 Sun Yaoyao
汤大尧 Tang Dayao
肖江 Xiao Jiang
谢堃 Xie Kun
许永城 Xu Yongcheng
叶恒贵 Ye Henggui
叶庆 Ye Qing
尹齐 Yin Qi
袁运生 Yuan Yunsheng
张慧 Zhang Hui
张业兴 Zhang Yexing
贵宾预览 VIP Preview
2025.03.26 12:00-20:00
2025.03.27 12:00-20:00
2025.03.28 12:00-14:00
2025.03.29 12:00-14:00
2025.03.30 11:00-12:00
公众开放日 Public Days
2025.03.28 14:00-20:00
2025.03.29 14:00-20:00
2025.03.30 12:00-18:00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将于2025年3月26日至3月30日再度亮相2025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于1D07展位呈现26位来自不同代际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包括艺术家景柯文、龚剑、肖江、尹齐、袁运生、段远文的代表作品;以及邱瑞祥、陈柏豪、张慧、马可鲁、李津、叶庆、黄亮、毕建业、葛辉、代洲、劳大伦、汤大尧、谢堃等艺术家的杰出创作。此次精选的作品涵盖了不同艺术家的概念框架,通过代际对话描绘了绘画在时间中的演变轨迹。
龚剑
龚剑《心灵之眼——郁金香和洋水仙》| Gong Jian, Mind’s Eyes: Tulips and Daffodils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230x170cm,2025
自2023年末起,艺术家龚剑开启了对尼古拉·普桑经典油画《阿卡迪亚的牧羊人》(Nicolas Poussin "Et in Arcadia ego")的当代性重读。这幅巴洛克时期关于死亡寓言的杰作,成为其系列创作的观念母体。龚剑通过解构原画中四位人物(牧羊人与命运女神)的象征系统,将其置换于武汉藏龙岛的在地性景观之中,构建起跨越艺术史的时空叠合剧场。
在历时数月的创作推演中,艺术家对跪姿牧羊人形象进行了颠覆性转译——援引马蒂斯《音乐》(Henri Matisse "Music")中抱膝人物的慵懒曲线,融合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夸张的女性发饰造型,最终以妻子为模特的动态速写定格了人物的精神内核。画面色彩体系呈现出精密的谱系学考据:蓝橙对抗色域源自马蒂斯静物画的色谱解构,深蓝墙面与游弋金鱼的透明质感构成虚实交响,背景层峦的有机形态竟来自停车场水渍的偶然启示。
植物作为叙事符号被赋予多重语义:前景纤毫毕现的滨水草木,源自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基督受洗》(Piero della Francesca "Battesimo di Cristo")中的微观生态摹写;右侧稚拙的抽象绿植则是对文艺复兴图式的当代转译。艺术家更将威尼斯海关大楼中邂逅的于热雕塑《心灵之眼》(Pierre Huyghe "Mind's eyes")纳入画面——其诡谲材质与凝视方向,与主体形象构成超现实的精神互文。
作为时间信使的郁金香与洋水仙,既是艺术家冬日栽种的生命体,亦是贯穿创作全程的视觉密钥。这些球根植物与黄昏假山石、紫色幻影人物共同编织出多维时空的知觉网络,在藏龙岛的风景褶皱里,完成对永恒命题的东方美学应答。
景柯文
景柯文《万里无云 No, 2》| Jing Kewen, Cloudless Skies No. 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200x200cm,2025
景柯文总能敏感地发觉照片里的美学变迁,这些不同时代的故事,不仅是宏大叙事以外的个人史,更有其动人的情感:那是一种乐观、幸福,以及抵达目标后,酝酿已久却突如其来的快乐,那是可被命名为“爱”的快乐:失望中的爱,落寞时的爱。在这“爱”中,你记得表情,记得蓝天,记得正午的阳光,它比事件和故事更接近人心。
尹齐
尹齐《童年》| Yin Qi, Childhood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98x140cm,2024
尹齐的绘画诗学逡巡于中国古代绘画与最当代的艺术两种深度之间。以《情感的原型》为主题的这些画,以鲜活的色彩展现巨构——世界-树突出于背景之上。厚涂的斑斓色彩构成每幅画的空间。轴向的假对称以垂直方式构图。轻微凸起,几无投影,使形象不很真实。这些形象好像被放在地面,它们有时飘浮于画的空间,有时停在画的边缘。天地界限浮动,从一幅画到另一幅,我们得矫正自己的垂直度。画之所在,并非再现之处,而在调动所有感官的可感体验。弗朗索瓦·于连以保罗·克劳岱尔写荷兰绘画的书中妙语 “倾听之耳” 提醒我们,中国思想“教会我们,倾听时不用耳,不用心,而用气”。(让·克里斯托夫·努黑松)
袁运生
袁运生《早春》| Yuan Yunsheng, Early spring油蜡、色彩、 蛋、墨、麻纸 Oil wax,gouache,egg,tempera and ink on hemp180x180cm,2000
1982年至1996年,袁运生在美国接受抽象表现主义、行动绘画的影响,开始创作大量大尺幅的与中国传统绘画有内在关联的综合材料作品。
他在美国一直与波洛克、德库宁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进行“对话”,只是波洛克、德库宁的艺术仰赖的是源于欧洲的现代主义绘画的结构、空间、形体和色彩构成的经验,而袁运生心中萦回的则是东方哲学的天人观。他在吸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影响时,是在西方借用东方之后的再借用。毋庸置疑,根植于袁运生内在的中国文化经验,与其个人的性情和文化理想,毫无罅隙地完美融合在⼀起,最终越过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走向自我完善。
这件《早春》是袁运生回国后的一件力作,母亲与孩子在自然的广阔中自在嬉戏,表现出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他自信在生命意识、生存需求、宗教信仰、终极追求,在儒、释、道文化影响之下的造型必然有着可以延续的艺术因子,这种文化的自觉也使袁运生的作品中洋溢着自在与宏阔。
马可鲁
马可鲁《玉渊潭的桃花》| Ma Kelu, Peach blossoms in Yuyuantan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7.5x26cm,1975
每每想起那个时代,似乎依然离得太近,因为柔情与苦恼依然存在。不记得是谁曾说过:“在一生的薄暮时分,很难想起和理解它的清晨……光线是不断变化的,对所见事物的理解也不断变化着。”我们无法用轻松惬意的口吻谈论过去的那个年代,玩世主义,调侃的姿态也只有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才可以做到。”
——马可鲁
1950年代建成的北京玉渊潭公园,以其仿苏式景观的荒寂诗意——蜿蜒的河道、褪色的白桦林、野性生长的荒草坡,以及向天际延伸的白杨树阵——成为上世纪无名画家群体隐秘的精神原乡。这座毗邻西郊田野的公园,以未被规训的野生气质,为游离于体制外的艺术家提供了天然的画室。
马可鲁将西方现代主义的色块构成与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精神熔铸重构。那些未被修剪的桃树便成了最诚实的见证者:它们见证颜料如何渗入泥土,见证抽象笔触从具象风景中破茧而出,更见证了一场静默的美学革命。
段远文
段远文《塔之三》| Duan Yuanwen, Pagoda No. 3布面油画、丙烯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200x160cm,2023
段远文的油画在我们眼前展开的是另一种澄怀观道的自得景观。沉着却强力的油彩似乎在画面上奔涌,变幻的线条和块面无法不触动观者的视线,然而还来不及仔细揣摩追思,画面整体的意象便直接铺展开了一种极富有能量的空间,这种抽象的场域有别于一般表现主义的极端和狂暴,在色和面交织的视觉冲击下构建出来的是意想不到的邈远的空间,亦颇具中国传统审美的表现特性。(王绍强)
陈柏豪
陈柏豪《轰趴》| Skyler Chen, Homepa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40x190cm,2025
《轰趴》(即“Home Party”)是亚洲性少数群体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这种聚会不仅是一种社交活动,更是一种连接个体、建立部落归属感的方式,同时也是对传统价值体系的逃离。
这幅画借鉴了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63年的作品《奥林匹亚》(Olympia)。马奈的作品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凝视(Male Gaze),将目光的掌控权交还给女性。而在Homepa中,陈柏豪进一步改变视角,探讨男性凝视如何作用于男性身体本身。
通过这幅作品,陈柏豪希望质疑性少数群体内部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界限,挑战固有的性别二元框架,并重新思考欲望、主体性与身份的流动性。
肖江
肖江《山路》| Xiao Jiang, Mountain Trail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70x50cm,2024
“在肖江的描绘中,自然的景观虽然保持了原初的基本透视结构,但形式、质地其实已经与原图相去甚远。原本郁郁葱葱、层层叠叠、蜿蜒曲折的山峦被他化约为一个个硬边的平面几何(主要是三角)形状的叠加,仿佛是一部地景装置。很难说强烈背光下的风景时刻到底是晨曦,还是黄昏,但都传递着一种莫名的忧郁和晦暗。”(鲁明军)
张慧
张慧《无题(合影2)》| Zhang Hui, Untitled (Group Photo 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10x150cm,2024
张慧的绘画不提供内容或观赏性,即使我们在他的画布上能看到具象的物体、场景或清晰的笔触,但它们并不指向一个真实世界的清晰轮廓。绘画在此不急于奔向图像作为结果为绘画行为所规定的责任,反而在经验的流露与固化的图像之间停顿下来,以层层覆盖的手工性呈现出绘画所特有的混沌与清晰共存的状态,—如塞尚所言,“以绘画状态思考”(penseen peinture)。换言之,张慧的绘画总是谨慎地游走在图像深度和笔触快感之间的狭窄地带,其作品魅力也产生于与这两界之间相互躲避、摩擦的生涩之中。
邱瑞祥
邱瑞祥《无题》| Qiu Ruixiang, Untitled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80x130cm,2022-2025
邱瑞祥的作品常常以厚重的颜料和色彩呈现未知空间中的人物形象,而这种形象是自我重复的。这种基于重复的演变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在画布中不断追寻、探求,甚至磨合。而真正赋予这些人物当代性的是他们所呈现的心理状态,这也是这些作品最宝贵、最具洞察力和表现力的方面。邱瑞祥的探索以人性为基础,让人类的脆弱性和矛盾性暴露无遗。这些作品因此具有了永恒性,亦成为这位专注到极致的艺术家最独特的表达。
黄亮
黄亮《有莲瓣状洞口涂白粉笔空盒,衬布立面左移,双白螺,右侧望远镜纸雕塑余影》Huang Liang, Empty box with lotus-shaped hole painted with white chalk, lining facade shifted to the left, double white spirals, and the afterimage of the telescope paper sculpture on the right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59.5x57cm,2022
在黄亮的新作中,尘世里的物件传达出一种恒常持存的精神性。黄亮持续地锻造着物件之“形”,它们静静地立于空间中,化身向灵性深处自觉探寻的标记。“物”是画面里的主角,“旷野”则指向物存在的空间。沉静的旷野既是冥思的场域,亦为考验意志的艰苦之地。物之旷野,从寻常之物延展至遥远的旷野,从具体之物到情境与心相。微小的物、耐人琢磨的形、形与形相关联的情境共同构成一片精神的旷野。
代洲
代洲《渔夫的网》| Dai Zhou, Fisherman's Net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50x150cm,2025
代洲的绘画跟随着生活中的每一次变化与体验悄然发生着转变,在平面色块的堆叠和褶皱中构造出纵深的、可感知的心理空间,投射着代洲对日常生活与异乡的关注。这种关注已成为自我变化的契机,那种对于未知的拥抱、直面与接纳也在画面中渐渐浮现。
毕建业
毕建业《决斗:下流的响尾蛇》| Bi Jianye, High Noon: The Rattlesnake's Gambit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170x230cm,2024–2025
这幅《决斗》有着历史舞台剧般的场景,构图犹如对舞台抓拍的特写镜头。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玫瑰色响尾蛇在阴凉的角落蜇伏,老鹰在巨型仙人掌顶部筑巢,野牛头骨在干燥升腾的气浪中腐烂,嫩黄的小花一簇簇地开在灰绿色矮小的茎上。这些经典元素以刻板如电影海报的角度出现在这个画面里,预告了两个主角的决定性瞬间。空气即将凝固,热血涌上心头,只有这些动物是见证者,植物和大地聆听着他们的心跳,然而这场决斗却以一个出人意料的剧情上演了……
孙瑶瑶
孙瑶瑶《独木舟》| Sun Yaoyao, Canoe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20x180cm,2024
孙瑶瑶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的戏音专业。她平凡的走过了四十几年相夫教子的生活,在多伦多伴子陪读的一个闲暇下午,她拿起了画笔开始描述她的过往和眼前。从此,她狂热地投入到绘画与生活的相伴中。她没有接受过学院正规的绘画训练,但她的画作充满了天性中蕴藏的魅力,仿佛她的画布是一片未经触碰的艺术田园。她在画作中直接且炽热的表达了自己对绘画的执着,将自己对生活的体悟以最纯净的方式置于画布之上。
谢堃
谢堃《拓扑学裂缝》| Xie Kun, Topological cracks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120x90cm,2025
谢堃的作品中呈现了与身体有关系的图像,也逐步建立起其关于此的独特美学。对于身体性别的模糊化处理使身体抽象为生命的象征,而当其置于互联网图像时代中时,身体变得数据化和虚拟化。这也使得谢堃的作品脱离于古典主义身体的影响,带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的图像特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