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第六册·清风徐来》代序

  书法生于线条。文字的诞生,出自笔画交错的形态。许慎《说文解字》云:「文,错画也。」正是确诂。皇古的时候,古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像半坡时期遗物的记号,即由线条的纵横有条理地略加交迭而成。宋代郑樵着《一字成文图》,他所指出的在文字发生次第的规律,拿它来观察远古符号笔画积迭、平分排列等情状,可以得到一点初步的理解。半坡符号的笔画有肥瘠轻重之分,仔细寻其条理,已有笔势可观,可以说是书法的萌芽,以后甲骨文字完全出于刻划,正是同样的形象。

  书法形构在美学上的处理,已有人做过极详细的分析,宗白华先生论书法结构,依据相传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来研究,非常繁琐。我觉得这样过分详细而破碎的分析,反令人不易掌握到要点。汉字每个字的基本笔画,有所谓「永字八法」。《墨池编》载王羲之书论言执笔之法:「下墨点画,芟波屈曲。真、草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若作横画,必须隐隐然可畏;若作蹩锋,如长风忽起,蓬勃一家。……若作抽针,如万岁枯藤;若作屈曲,如武人劲弩觔节;若作波,如崩浪雷奔;若作钩,如山将岌岌然。」所有点、画、波、钩、点针、屈曲都是力的表现,和他在《题笔阵圆后》所说的「每作一波常三过波笔,每作一点如高峰压石」完全一样,必用全力以赴之。笔力所至,要给人以奇险峻拔的感觉。单字的形态,大抵可分三式:一、停匀式:外形四面均匀,布置谨严,晋、唐一般正书多此类。二、开张式:中宫敛结,长笔向四面展开,如辐射式的结构。郑道昭《云峰山》诗,以及黄庭坚书体属之。三、欹侧式:局部夸张,以相承式相应的歪斜姿态取势。马王堆遣册的悬针、汉简的波发多此类,《瘗鹤铭》的结体属之。

  大书法家的高度挥洒技巧,多喜欢采取后者二式,以形成他的奇姿,因为「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不齐整的美,成为书家的形式逻辑。

饶宗颐

原文录自︿书法艺术的形象性与韵律性﹀

作者:饶宗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