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宋画有哪些让我们借鉴的地方?

  

  《千里江山图》(局部)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设色。据卷后蔡京题跋表示是王希孟的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心泉·光荣(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7月的盛暑,阳光灼热了大地。为了观看据说二十年才展一次的宋代王希孟代表作《千里江山图卷》真迹,我匆匆地踏上了北飞的航班,也进京“赶考”去了。

  7月上旬北京的美术展览馆有相当多的好展览。若同时有三个以上的高水平展览可供观赏,那地方一般就是我最心仪的旅行目的地了,我会毫不犹豫地计划成行。有画友一同前往固然好,但找不着同行者也自有我乐趣,毕竟艺术是自己个人修行的事,按照进步的目标不断考察自己,孤独并快乐着!

  在故宫武英殿里,我终在现场看到了久负盛名的《千里江山图卷》。着实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宋代的画人,已经将山水画的精绝之路堵死,于画面上的考究可谓精益求精,置陈布势讲究峰回路转,皴擦点染妙到巅毫。这也迫使元代的山水画家们另辟蹊径,走上抒放心声的写意山水之路。尽管明清也有个别画人再作精致山水画的探求,然而比起宋代画人,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可见宋人的精致工整之气度,后世再也无法进行复制,也只能另求新路才有再发展之可能了。

  王希孟之作固然妙绝,然而再看其他各朝代的大师名作,也有不少体会。展出的画人皆是各个时代出类拔萃的高手,而放在一个场地来看,则高下立见。最动人心魄、让人反复回眸的仍然是我们崇敬的八大山人,其作品《枯木寒鸦图轴》用笔浑厚内敛,用墨层次微妙,构图奇险简约,画面十分耐人寻味,不愧为高手中的高手。在他的画面前,也只有五体投地崇拜的份了。而与他同时代的画僧渐江作品《仿倪山水图轴》,一样使我敬服,从他的画里,可以看到他骨子里的清高傲岸之气息。画乃作者之心声,只要在画里传达给观众催人向上的信念,能让人肃然起敬和长久回思,就一定是好画一幅。渐江就是这样一个浑身上下充满高士气息的画坛圣手。像浓茶般让我反复品味的,则是文人画南北宗的倡导者董其昌之作。其68岁作品《墨卷传衣图轴》似乎早已脱离世俗之境,进入无尘状态了。画到脱尽世间烦嚣、不染千尘而与天地相往来,可不是每个画人都能做到的事,香光居士做到了,因而被后人推崇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矣。而在观赏陈道复的《梅花水仙图轴》时,我清晰地意识到八大山人之水仙形态其实是从陈道复画中得来。及至最后浏览石涛手卷《梅竹图卷》,忽然豁然开朗,我看到了关山月先生所画竹子的形貌原来出自于清湘老人之手。如此看来不论哪个朝代,越是大名家,则越是重视如何学习传统的精妙之处为己所用矣。

  纵观整个展览,才华显著者无不下笔厚重苍莽,用墨奔放中见秀润,构图至大正方,无不将自己的才情、气度、知识修养与技术功力完美地结合,并以当仁不让的胆量重铸与前辈绝不相同的崭新程式。正因如此,大师们缔造的经典大作,足以启发后世数百年。从传统中来,到创造新的传统,代代画坛高手无不奋勇争先而着力攀登,这不正是当代画坛有为之士应该学习与效仿的地方吗?

作者:朱光荣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