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3-26 21:39
OCAT研究中心核心出版物、中文艺术史理论学术年刊《世界3》第二期,暨《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将于2017年4月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OCAT研究中心于2017年3月25日下午举办《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见面会。
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世界3》编委会成员),范白丁(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特邀编辑),郭伟其(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殷德检(民族艺术摄影出版社的社长)出席了新书见面会。
《世界3》是由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组织编辑的中文艺术史理论学术年刊。主要登载艺术史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和译文,也对相关课题的国际资讯、图书、展览和研究机构进行报道与评介。通过为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出版平台,力图为这一领域新的汉语思想模式和知识形式的形成创造条件。
《世界3》是OCAT研究中心的核心出版物,由主编黄专先生于2014年创办,年刊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理论焦点”、“前沿动态”、“机构概览”和“书评”等。“专题研究”是丛书的核心栏目,刊登美术史、建筑史、影像史、设计史为主体的艺术史理论和方法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论文和译文。“理论焦点”是介绍世界当下重要的理论动向与理论研究,并突出其与艺术史研究的相互借鉴意义。“前沿动态”是丛书的综述性栏目,主要综述报导上述领域中重大课题的历史和现状,评论性报导年度内重大学术活动、人物、会议、出版、展览的现场。“机构概览”是介绍世界代表性的艺术史研究机构的概况及研究主题为主。“书评”是推介前述学术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前沿位置和独特方法的著作、学术期刊和学术展览的专栏性评论文章。
尹吉男
“《世界》系列学刊的推出能代表美术史研究一个新的时代特征”,它每次都有一个主题,围绕着三个层面:一个是历史研究本身;二是关于历史的写作;三是艺术史写作背后方法论层面上的问题。在一本书里形成三重互动,这是我理解的《世界3》。”——尹吉男
郭其伟
“《世界》年刊的创办以及OCAT研究中心既关注古代,又关注当代;既关注经典艺术史,又关注艺术实践;我想就是源于黄专老师有这么一种想法,希望能够在这几个领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的支持,比方说我们尝试着以一种经典艺术史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我们今天在展厅里面的这些当代艺术品,能够一方面在中国艺术史想对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从西方艺术史那里借鉴到我们可以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相对成熟的古代艺术史研究,尤期是文艺复兴作为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一个核心的竞技场,在它里面寻找那些已经形成了的、成熟的方法,看能不能以这些方法,从整理文献的工作中获得的工作经验来对待我们今天的当代艺术史。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严肃的态度,也是我们所想到的一些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像波普尔所讲的,它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乐观的一步一步走下去,我们试试看!仍然是黄专老师的那句话:‘我们决心办这么一个年刊,希望它能够继续往下走!’”——郭其伟
范白丁
“为什么今天要谈‘开放的图像学’,第一想要排除之前我们已有的对于图像学的误解和误读;第二希望还原图像学的本来面目。这一期《世界3》里每一位作者几乎都选择了一种不同的角度对图像学进行阐释,有的是从修辞学、有的是从理论化的角度,还有从瓦尔堡跟20世纪初视觉传播之间的关系的角度,也有结合当代批评理论、哲学联系比较紧密的来考察图像学,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有从文字学、训诂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人对图和像的意义是什么?试图尝试还原早期中国人对图像的认知看法。所以说‘图像学’一方面是美术史研究当中重要的一块,理解图像学也是在研究整个美术史。”——范白丁
殷德检
“《世界3》第一册15年得过AAC的年度出版贡献奖,当然这也是对黄专先生的敬意,但是无论如何它作为中文艺术年刊具有很重要的亮点,以年刊的方式会有一个历史性的持续,黄专先生也提到作为文献搜集和研究,它的持续性非常重要,这个持续性会聚集一些人才,这些人才包括着优秀的研究者,在座的媒体和读者都是完成这个工作的参与者,我非常高兴看到这本书今天呈现出来,也非常期待今年、明年或者是未来阶段不断地和OCAT合作,促成学术成果的呈现。”——殷德检
名誉主编: 巫鸿
主编: 黄专
编委会
巫鸿 芝加哥大学教授
范景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刘禾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尹吉男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汪悦进 哈佛大学教授
邵宏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沈语冰 浙江大学教授
黄专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郭伟其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董冰峰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
现代图像学由于瓦尔堡、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三位艺术史大师的努力而成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方法,瓦尔堡和他的学派成员通过将图像解释的基础建立在文化一科学的广阔维度上而奠定了艺术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的地位;潘诺夫斯基通过他深渊宽广的历史观念与严密睿智的学识境界,使图像学获得与其他人文学科相比毫不逊色的卓越成就,而贡布里希则通过对图像学的批判性研究将图像学带入到一个更加令人神往的开放领域。
今天无论是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研究和各种形式的视觉理论都能从这种开放性中获益,更不用说纷繁的“新艺术史”方法。《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力图通过梳理现代图像学的理论脉络和它的开放性影响,展示图像学在当代艺术史学中的可能性前景并借此提倡一种建立在理性批评基础上的开放学风。
《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
目 录
黄专 总序
范白丁 编者弁言
专题研究
[美]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文化中的修辞学
杨思梁 “拟人化”起源初探
[法]菲利普-阿兰·米肖 《记忆女神图集》,艺术史与场景的构成
[德]傅无为 不立文字——阿比·瓦尔堡学术图集与艺术出版实验之间的图像比较学
范白丁 《图像学研究》的一些理论来源
钱文逸 Let the picture have its word: Foucault and the Metapicture in the 1990s
易东华 中国古典语境中的“图”与“象”
理论焦点
[法]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归还感性
以侍女轻细的步态(图像的知识,离心的知识)
电影、杂文与诗——皮耶·保罗·帕索里尼的《愤怒》
邹建林 技术、记忆与图像的根基——关于弗鲁塞尔、斯蒂格勒、贝尔廷的对比考察
前沿动态
[台湾]黄建宏 蒙太奇下的人民——侧记2015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相关活动
机构概览
[美]托马斯·达科斯塔·考夫曼 小人国的言说?——对20世纪70年代早期伦敦瓦尔堡研究院的回忆
书评
范景中 《艺术史名著译丛》总序
[美]李·B. 布朗 评W. J. T. 米歇尔的《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