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玲珑剔透的玻璃,
生动活泼的糖果色,
几分可爱几分怪诞几分滑稽的
“花花怪兽”们来了!
他们就像你儿时
最好玩的小伙伴忽然出现了!
六一节,
去看一场忍不住会心一笑的展览,
很治愈吧?
6月1日,“花花怪兽”大聚会——“中田一志艺术项目展”在阪急四楼的尚合院开展!每个“花花怪兽”都是小精灵,日本艺术家中田一志把这些小精灵称为艺术玩具,叫做“ Artoy ”,这是一个英语创造的单词,由艺术和玩具组成。
玩具,
是孩子
握在手心的梦想和远方。
对于成年人,
那是曾经的快乐和记忆,
那份纯真无邪是治愈和温情。
对于艺术家而言,
是自己的童年和未来,
更是对世界的思考和观照。
每个孩子,其实心里都住着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弹琴的时候,变成一只蝴蝶,自由自在地飞,心情像花儿一样绽放。画画的时候,变成一条小鱼会游动,那些不开心的事,几秒钟就忘掉了。捏泥巴或者陶土的时候,他们变成了怪兽,或者是朋友,会陪你玩,陪你讲悄悄话……乘着想象的翅膀,去奔跑,去冒险,去飞向更远的远方。
和一般的艺术展不同,这是一个“艺术项目展”。因为疫情滞留景德镇的田一志先生谈到几个打动自己的新闻:一个小女孩正从乌克兰战区撤离,她背着一个小书包,手里拿着一个粉色的兔子玩偶。也许对她来说,这个玩偶比什么都重要!而另一个孩子正穿过乌克兰边境逃离故乡,因为一个志愿者给了他一个大熊玩偶,孩子顿时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一扫战争的阴霾。“战争、疫情,以为很远,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艺术玩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陪伴和慰藉,还是对和平环境和安宁生活的表达!因此,对我来说,艺术是为了表达社会、哲学或政治问题。”
艺术家中田一志(左)
中田一志出生在日本的一个陶艺世家,他的祖父中田宏是一名以清水烧闻名的大师,父亲中田明守也是一名著名的陶艺大师,曾于2015年荣获日本政府瑞宝単光章。
他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东京学习玻璃工艺,90年代初移居欧洲,在英国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从那时起积极展示他的艺术作品。作为芬兰雕塑协会的成员,作品在主要的公共艺术展览中展出,并在欧洲的一些艺术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除了艺术创作,他还参与学术工作,在欧洲、日本等大学里授课。近年在中国上海和江西景德镇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出生于陶艺世家的中田一志之所以选择玻璃艺术,他告诉记者:“当时觉得陶艺比较常见,也很传统,年轻时期的我很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上个世纪80年代初,玻璃在日本开始流行起来,非常新潮,因为透明材料的艺术品不太常见。我想,如果学习玻璃艺术,就可以去东京。这似乎是离开家乡去尝试新事物的绝佳理由。”
就像一场冒险,他一走就是31年,而且还将继续走下去。当然现在他也会接受陶艺,甚至做一部分陶艺。因为两者其实还是相通的,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在于陶瓷是在温度升高时候完成的,玻璃则是在温度降低时成型的。
“用玻璃创作就是用光来创作,与光对话。当年为了在欧洲生存下来,我努力地学习吹制玻璃。有的装置作品非常巨大,做吹制玻璃还是个体力活。”中田一志幽默地建议道:“对于吹制玻璃,一辈子一定要去尝试一次才完整,你会感觉身体的温度渐渐升高,有个声音会和你说话,你还会体会到生命的流动,很奇妙。”
原本对花花草草不怎么感兴趣的中田一志对于这次的创作也是体会深刻。创作第二稿时想到了小时候玩泥巴的情景,记忆的魔盒忽然被打开了。“我爸爸是陶艺家,我小时候经常去他的工作室偷陶泥玩。对,就是忽然有一种玩泥巴的感觉。那时候我不再是艺术家,而是变回了一个孩子。不到3分钟我就画好了一组不同的植物怪兽,看着稿纸,竟然把我自己逗乐了。”
相信艺术玩具,
真的可以
填补你生命中的某些缺憾、
成全某些梦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