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现在在山水画上体现现代元素,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有少部分人却觉得是不伦不类。其实,这是一种认识的偏差。
我们在欣赏传统中国山水画时,看到的画面诸多元素中,点缀在山林间表现人类生活及交往的场景时,古人常常会画上一个小亭或一两间小屋,或者一条小路,又或者是一个小桥。这很正常。这些小的元素毕竟是画面的内容构成需要。同时,也可以理解。古代也没有现代经济建设发展所带来的现代桥梁、公路,以及现在再普通不过的民宅样式的变化。
流传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山水画,小桥流水,茅屋亭台,只是古人绘画诸多元素符号的部分表现形式。在中国历代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上,无不体现当时年代宏伟的宫殿、桥梁、热闹的市景……譬如: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唐朝的“宫苑图”,特别是古代的“届画”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之经典,留给后人无价之宝。
现在,我们已经踏上二十一世纪的征程,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连西方老美们都两眼发绿。作为生活在当下我们这些拿画笔的工作者,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表现之。应该成为常态。
当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上仍然用小屋小桥小亭这些元素表示一下画面的需要也无可厚非。也是一种表现的方式。但我绝不附和所谓“山水画中体现现代元素是不伦不类”的观点。在美术教育的教材中,多强调多提倡我们的艺术作品反映现代生活,现代经济变化,是一个责任。
传承传统是必须的,反映当下岂不是更重要之责任。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