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徐文宁:李白在沉香亭看到了什么

李白在沉香亭看到了什么

徐文宁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文物鉴定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文物缉私客座教授。出版《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图录》《天物馆藏瓷》《玉佩收藏的故事》《台阁气象—长乐阁明清状元书画集》等十余本艺术类书籍,为国内20多家杂志、拍卖公司撰写百余万字鉴赏、拍卖信息类文章。2008年发表全国第一篇 “艺术品证券化新尝试”论文,系统阐述理论和运做模式。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四岁,暮春,玄宗与杨玉环沉香亭召见李白,李白奉诏作《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试译:
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她的面容,宛如春风吹拂栏杆的露珠那般晶莹迷人。
若不是在西王母娘娘的群玉山上见过的那位仙女,那么也一定是在玉皇大帝的瑶台月光下相逢过的神仙。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试译:
贵妃娘娘真象一枝带露水的红花,凝香娇媚,那楚王将梦中相见过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算白断了情肠。试问汉宫里那些得宠的贵妃们,又有谁能和她相比?即使美丽无双的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赵飞燕,(宋苏轼比喻的环肥燕瘦)可怜的也得重新依仗新妆才能与之争艳!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试译:
倚靠在沉香亭栏杆的君王,在眼前绝代佳人与红艳名花的陪伴下,常常被逗得笑逐颜开。哪怕是春风再有多少无限的遗憾和怨恨,也会被这欢乐释放一空。






各位看官,发现一个问题没有?此《清平调》三首中,李白一直没有点明诗中的花,是什么花,这是为什么!
 
原来,《太真妃传》里有记载:
“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笑曰:‘岂是纪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牡丹和海棠的花期都在暮春,因此眼下各类书籍译文,采用国色天香的牡丹,来释读诗中花为杨贵妃,似乎也非常恰当。但问题是,李白为什么偏偏没直说,只用个“花或者红艳”来替代?



其实,海棠花自古有痴情苦恋之喻,被称为断肠花,并有“百花之尊”、“国艳之誉”。因此“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的红艳、凝香、断肠早已经道出了海棠的别号来。

就是这沉香亭,也暗喻是种海棠的地方。所以,李白写的就是海棠,而不是牡丹。只是因为他见到的杨贵妃,正是美人“海棠睡未足”时的半醉半醒脸微醺红之状,他有点尴尬。再加上鬓乱钗横的贵妃醉酒之态,皇帝老儿可以以花名比喻,但岂是作臣子也能在此情景之下,直呼花名用到诗句之中?

图片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