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主办单位:
人民艺术创作院
北京乡村儿童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
承办单位:
人民艺术创作院宋庄分院
北京执笔有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时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协办单位:
画美天下
松美术馆
中艺国际美术馆
上海道统丹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22年6月11日下午1:00
展览地点:中艺国际美术馆
学术主持:刘子默
策展人:战歌
统筹出品:葛振山
摄影:齐明
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卢浩的花鸟画艺术
文/刘子默
我与画家卢浩先生并不相熟,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近些年创作的一些花鸟画作品,这些作品,其不仅技法娴熟,格致新颖,也不惟情趣盎然,立意不俗,既继承了传统文人花鸟绘画中的某种形式与笔墨意味,又整合了极具现代审美精神的元素,使其达到了一种和谐高逸的至高境界,同时创造出了一种深远而耐品的意境。南宋诗人张道洽有诗云:“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恰恰表达了我对画家卢浩作品的感受。
现当代的中国画坛,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花鸟画如何适应受众的审美心理,是画界中比较热门而矛盾的话题。花鸟画自中唐由建筑与装饰艺术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种,历经五代、宋元、明清的演变和发展,已成为视觉审美艺术中的一枝独秀。历代名家辈出,各领风骚。“黄家富贵”与“徐家野逸”,是花鸟画中的两大派,虽然审美旨趣不同,但又都能各领风骚,各擅胜场。显然,花鸟画历经千年,它已经发展得太完整、太成熟了。言其突破、超越,何谈容易?现当代,林风眠的“中西合璧”,对花鸟画作了划时代的革新;齐白石的“传统笔墨与民间艺术精神的融合”,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潘天寿“化古为新”,把传统花鸟推向时代新高度。而近二十年前后,王晋元、李魁正、裘楫木、彭培泉、何水法等花鸟画家的作品皆能融入时代新意,独具一格,在当代花鸟画史上有浓墨淡彩的一笔。正是:远观历史高峰林立,近看当代各有春秋。欲想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篇领域,非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勇气和毅力不可。
卢浩先生来自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的发源之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之地。他继承了前辈艰苦顽强的开创精神,埋头耕耘,大胆探索,穷年累月,终于找到了实现自己的新方位,成为当代“新写意花鸟画”的践行者。
卢浩先生是位很有才情的中青年画家,在2018年当年的中美协举办的全国性大展中,就有《秋烟深处》、《寒林过烟》、《故园九月》、《千红尽秋生》、《昨夜雨未歇》、《盛世花开》等六幅作品入展。这些作品构图新颖、画境动人,不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的四季转换的审美敏感,也显露出他善于发现、物化于心的艺术才华。
上文曾经提及,在中国花鸟画史中,有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两大流派。他们相互竞争、相互排斥,同时又相互影响推动花鸟画的发展。一派以“精于设色,浓艳如生”为特征,大约唐之边鸾可称为开山之祖,史称工笔重彩画派,经由黄筌、黄居宝父子发展至高峰,这种绘画风格曾独霸宋代画院。另一派以“用墨色,如兼五彩”为特征,唐之殷仲容可谓先行者,史称水墨写意派,南唐徐熙等人把此种风格发展成熟,成为在野派。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两派反映了不同的美学理想与审美旨趣。卢浩的绘画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成长与成熟起来的,他选择工写结合的技法语言,在章法上则把西方的现代构成意识融入其中,来创造他的绘画意向,形成他的美学特征。他使民族的艺术语汇、造型方式和西方的形式共居一体,把东方的灵性与西方的理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浪漫主义诗境的花鸟画之新格调。
诗境的表现对于花鸟画是有重大意义的。花鸟画创作过程中的诗境并非追求而来,是长期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和对话后的升华。是知识、经历、阅历、阵痛、沉淀、反刍、发酵之后的喷发与流露,诗境是诗与画的和谐融合,是为笔墨赋予了多彩生命的象征。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解释得已再明白不过。诗情画意把作者与观众共同带入到一个云中漫步,神与物游的绝佳境界。观卢浩的作品,笔墨间充溢着诗性、诗意、诗情。画面中蕴含的秋风、细雨、夜幕、晨雾,使画面看去更富有情趣。那些朦胧的,依稀透光的背景, 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让观众浮想联翩,使其产生超乎纸外的想象空间。我所爱者尤其是画中透着一种空灵,宁静之气,墨韵渖渖然,明丽而洒脱。就象是品一杯清茶,临寒泉闻妙响。拈三柱奇香,访古刹听晨钟。一时尽释怀抱,淡忘荣辱,快意何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