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疑始,再读庄子,求仁自得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6/ed94f613b3c98f8c507c8894d1c28f33.jpg

疑始,行书、白文印

.

《庄子·内篇·大宗师》: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 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南伯子葵问:您是怎么得到的大道呢?女偊答道:我从文字之间了解大道,文字来自于言语,言语来自于观察,观察来自于细听,细听来自于实践,实践来自于领悟,领悟来自于深幽,深幽来自于旷远,旷远来自于茫然无所知。

大道是可以了解与掌握的,无论是文字言语、明察细听、实践领悟、幽深旷远,最初都开始于迷茫而无知的状态。能够从迷茫无知之中,见到旷远与幽深,通过领悟和实践,借助细听和明察,形诸于言语文字,就有可能接近天地大道。可见接近大道的方式,并不限于一种,且限于单一认知难免局限不足。无知并不可怕,无知最终能够达到大道,依靠的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反复探究上下求索。

.

.

.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孔子说:他们都是逍遥世外的人,而我却生活在世俗之中。他们把生命看作多余的疣瘤,把死亡看作脓疮的祛除。这样的人怎么会在乎生死的差别!借助身体以外之物,与之寄托共生为一体;忘掉肝胆身躯,忘记耳目感官;循环往复,没有起点与终结。茫然徘徊在世俗之外,逍遥自在地从事无为的事业。他们又怎么会耐烦只是为了让别人听闻与观看,而去遵守的世俗礼节。孔子说:鱼儿相生于水,人相生于道。生活在水中,还需要挖掘池塘;生活于大道中,无为守定即可。所以说:鱼儿在江湖中相互忘记,人在大道中互相遗忘。

以身附大道,以至于忘记了身体和感官的一切,逍遥无为无始无终。怎么耐烦为了别人的耳目,去遵守繁冗的礼节。世俗中的人们,却不得不为了别人的议论,不情愿地做着多余的礼节。鱼儿追求遨游江湖而忘记彼此,人们因为追求大道而遗忘彼此,甚至是自身。大道固然是至高的追求,但身体感官却是追求的依仗,否则用什么去实践领悟、用什么明察细听、阅读文字、分辨言语,如何去探究获得大道。至于炫技虚夸、卖弄狡诈、邀人耳目,普通的做事为人都不能取信,更何况追求大道。

.

.

.

.

《咏怀 · 其十七 》

魏晋 · 阮籍

.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