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02 00:00
meishubao
美术报成立于1993年,是全国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美术专业类媒体,内容涵盖艺术资讯、美育、书法、拍卖等。美术报多次荣登中国品牌媒体百强排行榜,名列“专业报品牌十强”。2012年,组建了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新浪微博@美术报社
“张老师,坚守传统、否定传统两种意见相左,请问潘天寿老师是如何在当时的条件下坚守传统的?”“你这个问题相当于问了一部美术史啊。”老师幽默的话语引来得哄堂大笑,也开启了美术报读者节线下活动的序幕。
4月2日,杭州迎来了开年以来最热的一天,34度。但是,火辣辣的太阳无法阻挡忠实粉丝们的热情。活动两点半才开始,从安徽远道而来的汪先生1点多就赶到了浙江美术馆。杭州的楼先生因离得近,美术报官微举办的每一次活动,他都参与了,今天还特意从家里赶来,就是为了能听讲座。还有不少美术报的忠实粉丝特意从广东、金华、湖州等地赶过来,就是为了参加此次美术报读者节。
与名家面对面互动是本次读者节特设的一个环节,在这里,不是由张老师、吴老师做主讲什么,而是由艺术爱好者来掌握局面,想问什么,想了解什么,统统问出来,让老师们来解疑答惑,教学相长。
虽然开场的第一个问题非常宏观,但张立辰老师还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生动浅显的话语,将潘天寿的几个重要时期、写意精神等重点内容提炼,让大家能体味到潘先生的精神内涵。
“吴老师,您画过自己吗?”来自嘉兴的金先生提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得到了吴老师的大力肯定,和两位老师的讨论。吴老师认为画自己,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是画自画像,其二,是作品有自己的风格。“我这辈子只画过一幅自画像,但一直以来都是在画自己。”
接二连三的问题,或尖锐,或学术,两位老师或用自己的亲身故事、或用自己的系统理论,一一为大家讲解,深入浅出;而“粉丝们”也听得尽兴,录音笔、手机、笔记本,统统都用上了,把握难得的一次交流机会。虽然只有短短1个小时的互动时间,却也让大家受益良多,豁然开朗。(周五,美术报官微将推送张立辰老师、吴山明老师的答题专辑,尽请期待)
同期,美术报读者节还设置了抢答环节,“天价白画”、莫奈展等热点艺术事件都成为题目。对艺术爱好者来说,真是太简单了,短短几分钟,十几道题目就被抢答完毕,有些题目甚至是50多号人异口同声,一起回答的。
“线上线下玩味艺术”是2015美术报读者节提出的口号,在现场听名家答疑解惑,解读艺术;在线上,竞拍中青年骨干艺术家的作品,转发微信获定制龙泉青瓷茶叶罐,一时间,美术报、读者节在朋友圈广泛流传,都被刷屏了。
美术报成立20余年,一直秉持着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服务的理念,传递美术正能量。读者节正是持续这样的理念,以更大的诚意回馈读者,让艺术爱好者么不仅能看到、听到,更能触摸到艺术的魅力。
此次读者节,美术报特邀一批青年“潜力股”艺术家,全力配合读者节。第一批799元就可拍得一幅青年“潜力股”艺术家作品的活动一经推出,便引来了一股抢购狂潮,20幅作品不到一天就被抢订一空。应大家要求,3月26日,美术报官微加推一次微拍,依旧好评如潮,好几位第一批成功拍得的网友,换了“马甲”继续抢购,让工作人员也是哭笑不得。
有诚意,天天都是节日。4月2日至8日,这不是一个期限,而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美术报官方订阅号(meishubao)、服务号(美术报官方服务号)上,仍将继续举办线上读者节,还将奉献799元、999元这样有诚意的艺术品微拍活动。
美术报,与美同行每一天。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