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远方的钟声

2015-04-09 00:00

■ 点击上方“拾文化”,与我们一同重拾文化信仰


远方的钟声响起时,历史和昨天,将被人以另一种方式记忆。

钟声,是城市的倾诉,而钟楼,则是城市的表达。



西安钟楼丨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北京钟楼丨



北京钟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在鼓楼北,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原址为元大都大天寿万宁寺之中心阁。钟楼占地约6000平方米,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通高47.95米。钟楼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钟架,悬挂“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它的钟声悠远绵长,圆润洪亮,在过去北京城尚无高大建筑的时代,可以传播数十里远。



大钟亭丨



大钟亭位于南京城中心鼓楼岗上,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于明朝定都南京,因而钟鼓楼的规模宏大,一时无双,所谓"晨钟暮鼓"也成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亭中悬洪武一二十一年(1388年)铸造的紫铜鸣钟一只。此钟原悬于金川门内的钟楼,清康熙初年,钟坠道旁,半陷土中,清末移至此,并建此铁梁铁柱的六角亭。大钟质精形美,声音洪亮,顶部凸铸莲花瓣纹一周,提梁上饰以云纹和波浪式卷角,钟上有“洪武二十九年吉日铸”铭文。



海口钟楼丨



海口钟楼位于长堤路,面向入海口,南面中山横街与中山路相对,北临海甸溪,依街傍水,景致十分幽雅,傍晚来往的船、客轮宿靠堤边,夕阳残照,波光粼粼,更添几分姿色。海口钟楼是海口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拨款改建的,当年12月15日落成使用。它占地面积为25平方米,楼高28米,6层钢筋混凝结构建筑,外貌雄伟壮观。大钟设置在顶层,用上海555牌电子钟,四边钟面由直径2米塑料块构成,时针长0.53米,分针长1米,30分钟报时一次,由扩音器从4个大喇叭播出电子音乐,音乐清晰、宏亮、悠扬。



泉州钟楼丨



泉州钟楼是位于泉州东街西街十字路标准钟楼,1934年开始建设,于次年完工。钟楼高13.8米,由留英设计师设计,具有欧洲风格。钟楼上的时钟因为时间走得准,被“老泉州”称为“标准钟”。目前,钟楼的钟由机械钟换上石英钟,钟楼还装上了节日灯,夜幕下的钟楼放射出新的光辉,更加灿烂夺目。钟楼位于泉州市区中心,与千年古刹开元寺近在咫尺,与东西塔遥遥相望,威远楼、东西塔和钟楼构成了独特的意境。



安阳钟楼丨



安阳钟楼位于安阳北大街中段,东西钟楼巷交汇处,和郭朴祠相邻。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清乾隆时整修,民国二十一年改为民众教育馆,日军攻占安阳后被毁。1988年春,改造北大街商业街时,拨款50万元,按照原钟楼照片样式,在钟楼原址重建。雕甍画栋,角檐翼然,高台重屋,蔚为壮观。钟楼内悬挂明代一大铜钟,重860公斤,系铜掺银而铸。每逢佳节盛典,击而鸣之,惊天动地,鼓励人们振作精神。楼内四壁四门,分画安阳八大景,可使游人领略安阳古代八大景观优美风光。



尖沙咀钟楼丨



尖沙咀钟楼正式名称为前九广铁路钟楼,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海旁,是九广铁路旧尖沙咀火车站的一部分。尖沙咀钟楼于1915年落成,1990年起被列为法定古迹。钟楼高44米,主体由红砖砌成,四角镶嵌大理石,楼顶装有7米高的避雷针。钟楼面临维多利亚港湾,原来设有大铜钟,每到夜间,大铜钟报时声可传达数里之外,清越悠扬的“维港钟声”曾为香港一景。



靖江钟楼丨



靖江钟楼坐落在钟楼广场,与四眼井相邻。楼身呈四方形,上下两层,花岗岩为基。周围围以杉木栅栏,回廊环抱,雕花额枋,斗拱交错,支托着飞檐楼顶。脊顶高耸,角背高悬,翘檐势如腾翼。楼门西向,上刻“阿弥陀佛”四字行书,神韵圆润。门内正中有石碑一座,正面刻有观音大士像,手执柳枝,脚踏碧波。身后一背负葫芦的童子,稚气可掬。石碑阴面,刻有明代隆庆年间知县张秉铎撰写的《崇圣寺钟楼记》,记述了钟楼建造经过和落成年月。清同治年间,知县叶滋森重修钟楼,楼前壁之下砌有记事的石碑。



榆林钟楼丨



榆林钟楼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钟楼包括基台共有3层,总高24米,南北长20米,东西宽14,8米。基台有4个砖拱洞,为通街洞道。二、三层内为大梁框架,外用水磨青砖包砌,东面有桥可上二层,二层有门洞进入三层,三层顶端中央建木重檐八角亭,旧时悬大钟报时。三层门、宙额石刻着由民国时榆林著名书法家李堂、白介微等书写的“蜚英腾茂”、“北临雁塞”、“芹水流芳”、“驼峰拥翠”横匾。


拾文化编撰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laigao@10wenhua.cn

来源:拾文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