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13 09:19
图注:电影《白日焰火》剧照
中国电影即将走过110年的旅程,许多突出的电影发展现象和一些在电影艺术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电影,恰巧都在2014年出现。分析中国电影在当前遭遇的转变,评论影片创作的优劣,并进而带出一些关于中国电影路向方面的讨论,颇具价值。
一、电影类型化与
国产文艺片的新发展
2014年,中国电影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出现了重要的变化。作为历史新时期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呈现持续的市场繁荣和快速提升,创作视野不断拓宽,其中,电影类型化、国产文艺片及其包含的导演个人性诠释等正逐渐形成较多维度的理解和故事策略,电影市场遭际也形成不同结果。
电影的类型化发展呈现多样性的表现,执影坛与市场的牛耳。2014年,不仅出现了《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心花路放》等过10亿元票房的华语大片,一鸣惊人,而且《智取威虎山》、《澳门风云》、《窃听风云3》、《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帝国》、《熊出没之夺宝熊兵》、《救火英雄》、《无人区》、《北京爱情故事》、《绣春刀》、《一个人的武林》、《京城81号》等,也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2014年,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共66部,其中国产影片36部,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8.3亿,同比增长34.52%。但在5年前,全年过亿元国产片才有11部,2013年只有33部。2014年过亿元票房电影中,有历史片、喜剧片、警匪片、动作片,也有爱情片、青春片、武侠片、励志片、公路片、灾难片等,类型丰富。其中喜剧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心花路放》、《分手大师》等影片在类型元素、风格、故事、人物等方面,较具一定的开拓性,加上突显粉丝影响力的青春爱情时尚片《后会无期》、《小时代3》,近现代历史题材影片《智取威虎山》、《太平轮》(上)以及《一步之遥》等,悉数上阵,古装武侠片则明显减少,电影创作的市场反应机制与作品所具有的内涵,较2013年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国产文艺片和严肃电影创作取得好成绩,好口碑持续发酵。国产片《归来》、《黄金时代》、《白日焰火》、《亲爱的》、《夜莺》、《蓝色骨头》和《推拿》等片,都获得了比较好的口碑与票房成绩。陈可辛的《亲爱的》,表现血浓于水的亲情加人性表现,口碑好,市场表现不俗。张艺谋的《归来》的全国总票房为2.84亿元。《黄金时代》剧情真切,语言质朴,影像表现精致细腻,票房虽未过亿元,但在业内口碑较高,是电影界的“正声雅乐”。作为小众电影,《黄金时代》观众比商业片观众仍显偏少,而且观众年龄偏大,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类型片或娱乐片,创文艺片票房新高,已是本年度的亮眼成绩。
二、中国与好莱坞:
电影的转换、选择与位移
近年,在产业与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同时,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的竞争呈现激烈态势。2014年度暑期档票房累计超90亿元,同比增幅超55%。在暑期档期内,国产/进口片票房分布为44∶46,国产片在“档期保护”下仍败下阵。在银幕数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市场发展潜力与场次容纳量持续爆发,好莱坞与中国电影的竞争激烈、紧张和胶着。第一季度国产片一度获得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但到第二季度结束,国产片份额却因为《变形金刚4》的上映跌至50%以下。排片、观影在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与演进。《变形金刚4》上映首日的全国排片约5万场,据言有影院“恨不得排片100%”。暑期档里国产影片特征鲜明,类型多样,国产片与进口片碰撞、交流,国产片占据上风。其后的形势与发展脉络却仍以好莱坞领先,《星际穿越》等片的多重影响自不待言,进口片在2014年内地影市的表现依然坚挺,其所持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挥之难去。虽然国产片的过亿元票房总数呈现增长态势,国产片票房市场占比也略胜进口片,但如何寻找更多的突破口以与好莱坞抗衡,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的电影市场环境复杂,兼具好口碑与票房的国产片并不很多。
在全球化语境下,电影寻求“国际化”发展,中外影视合作得到拓展,“走出去”渐成气候。在2014年国内近300亿元的总票房,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仅18.7亿元,同比增长32.25%。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外国有经验丰富的制作团队,中国电影发展迅速,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发展很快,国家政策推动和主导下的中外电影合作,对国产电影的发展起到强力推进作用非常重要,而中外在影视文化产业合作方面势将大有可为,把影响带到相关国家和好莱坞,前景可期。
三、多媒体时代的追索与超越
中国电影产业对于高科技和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数字化的拍摄、制作、放映的影片数量正不断增加,互联网和电影发展的关系及趋向受人瞩目。现在,数字传输、放映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胶片发行、放映,数字银幕、3D银幕以及数字巨幕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针对数字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传输、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体系也已经走上正轨,数字技术对我国电影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开始显现,并且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西游记之大闹天宫》(3D)在市场上的成功,与其利用观众家庭观影的口味订制有关,也与影片制作数年磨一剑、后期制作的各项技术都被数字带和数码技术所取代、利用3D实现高票房都有重要的关联。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及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对影视产业产生了重要的助推作用。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上述顶层设计的指向:使用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高科技手段,以互联网为基础来进行媒介融合。当下,某些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市场重要投资主体和院线品牌,其中乐视最具代表性,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电影品牌纷纷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如2013年至2014年乐视的《小时代》三集电影票房超13亿元。而其“乐视TV·超级电视”如同一个自己公司独特的节目机顶盒一般,拥有5000多部电影和9万多集电视剧的资源。乐视网除所有的电视剧已经同步卫视播映,越来越多的电影也将实现与院线上映发行准同步,对视频直播行业具有开创意义。
2014年起,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电影行业,关于互联网与电影的战略合作、并购、融资纷至沓来。本年,腾讯再次发布了全新的“泛娱乐”战略。阿里巴巴介入影视业,成立影视公司,百度倚重旗下爱奇艺整合、开掘电影业务,也已浮出水面。关注新媒体对中国电影创作现状、美学形态以及业态整体发展的影响、挑战与作用,势在必行。
四、重市场轻艺术,
当下电影如何体现文化自觉
2014年春节,投资仅5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爸爸去哪儿》再次创造了中小成本电影的票房奇迹,在众多的质疑声中,轻取5亿元票房。虽然有人说影片《爸爸去哪儿》根本不算电影,但是市场对国产片的多样化的需求趋旺,当下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端影院,而电影生产的工业水平还远远没有跟上”,中国电影市场处于优秀电影供不应求的阶段,所以《爸爸去哪儿》靠同名娱乐节目的热播占得商机,另外,有的影片凭宣传和档期的优势大赚一笔,属难以避免。
观察2014年电影业的发展,一些偏差和存在的问题搭乘市场化这趟顺风车,已将部分电影生产以至电影业的发展拉向迷途,举其大者,主要有:一、指导思想存在偏差,有关机构管理上有较为明显的误区。市场发展与艺术创作关系处理上,问题日趋增多,我们如何真正重视起来,去努力解决好,是当务之急。二、具有人文性以至正确价值观内涵的有质量的作品匮乏,直面历史的反思精神从第五代到年轻一代电影中踪影难觅。三、主流商业电影一味迎合市场,过度痴迷于笑点的设计,注重调动和刺激观众的情绪,让影片流俗为一出出热闹的轻喜剧。四、电影批评缺乏引领,弘扬正能量明显不足。影视评论未能产生更大影响。改变理论滞后的现象,势在必行。
当代电影如何体现文化自觉,追求创新实践,直面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怎样把握和分析历史,怎样看待过去与当下的联系以及怎样将这种联系清楚明晰地呈现给观众,是电影书写和呈现历史需要正视的重要命题。在重塑社会、历史记忆的过程中,提供作为面对现实并向未来挺进的原料,作为报答,影片会赋予观众更多的代入感和投入感,更为从容地引领观众抵达彼岸。
我们全面发展、卓越发展的电影,优质的电影,好的电影环境,应该融入新的思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故事,而这也是实现电影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加强电影业在整体上的合理布局,促进其数量、类型、内容等方面的多种可能性,使中国电影在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和新语境新条件下完成色彩斑斓的华丽转身,前景可期。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丁亚平、储双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