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15 09:21
图1
图2
清圣祖玄烨即位后,建立全盛的康熙王朝。康熙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鼓励农耕,开垦荒地,大力兴修水利,使全国粮食增产增收,发展手工业生产,初步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更加集中,经济发展迅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康熙即位后,铸行康熙通宝方孔钱。清《食货志》载:康熙元年铸纪元钱,后凡嗣位改元,皆铸如例。据史料记载,康熙通宝有二式:一为中央在北京所铸宝泉、宝源钱,特点是背文为满文;二为各省铸钱局铸造的康熙通宝,背满汉文,注明省的铸钱局。初为十四个铸钱局,后因经济发展,商业发达,铸钱不敷市面流通应用,康熙十六年(1721)下诏增至一省一局铸钱,除中央宝泉、宝源局外,还有苏(江苏苏州局)、南(湖南局)、广(广东局)、浙(浙江局)等24个铸钱局。这些铸钱局均由朝廷把关,包括重量、形制、金属配比、流通领域等,并颁发母钱、样钱作标本。康熙还多次下诏,严厉处罚造假、减重等不法行为,所以康熙通宝钱都很规范。
在当时来讲,浙江铸钱局规模较小,而且几起几落,但其所铸造的康熙钱都比较精,铭文亦与其他局不一样。笔者介绍一枚康熙通宝背汉文“浙”、满文宝的样钱(图1)。是钱钱径大,直径为28.4毫米,穿口7.2毫米,宽缘3.7毫米,重4.2克。其铭文非常有特色,规整字大,宽肥挺劲,“康熙通宝”四个字可以用肥硕来形容。翻遍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丙卷)康熙通宝一栏数百枚拓片,无一枚与此雷同,所列浙江省铸钱局所铸宝浙康熙通宝四品,更无相似之处。之所以认为此为样钱,因为我找到一枚比样钱稍小而铭文风格、字形完全相同的子钱(图2)。以钱文、笔画结构、穿缘等方面仔细对照,两者只有略轻略小的差异。子钱钱径26.6毫米,比样钱略小2毫米;重量3.7克,比样钱轻0.5克;而且字口较平,钱体斑驳,有砂眼,不如样钱规整,有说不出来的那种“霸气”神韵。历代钱币藏家均称“有母必有子”是母钱的依据。今将其一同刊出,以飨同好。
来源:99艺术收藏-收藏指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