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22 09:50
《山水十二条屏》在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现场 邓 霞 摄
本报讯 4月17日至20日,齐白石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山水十二条屏》在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广播电视台、湘潭齐白石纪念馆、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等给予支持。
《山水十二条屏》绘于1925年,共计十二条。每条屏画纵180厘米,横47厘米,为《江上人家》、《石岩双影》、《板桥孤帆》等。诗、书、画、印兼备,形制装裱统一,是目前民间可流通的齐白石一生中最大尺幅的山水条屏。后由齐白石弟子郭秀仪与其夫黄琪翔珍藏。1954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齐白石绘画展览会”上,该条屏首次公开露面,1958年再次亮相“齐白石遗作展”;2015年3月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受邀观展的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训德表示,“看到这十二条屏,便能感受到齐白石的文气,潇湘诗意的悠远、潇湘文化人的品格。”
从湘潭走出去的齐白石,是世界文化名人、国画泰斗,“齐白石”已成为一面意义厚重、光彩夺目的文化旗帜。1864年1月1日,齐白石生于湘潭县杏子坞村一户穷苦农家,仅读过半年村学便辍学务农。直至27岁,齐白石还在靠木匠手艺糊口,他对画画和雕花的浓厚兴趣,获得了画家胡沁园的赏识,收他为徒。
齐白石曾说:“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他的画皆不过寻常人家的景物。蜻蜓倚在荷塘旁,蝴蝶戏于花丛中,蜜蜂逐于紫藤间……齐白石的画都基于他倡导的“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让观众在熟悉的日常之中体会艺术创作的美妙。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齐白石创作的虾、花鸟、瓜果等元素已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在北京画院美术馆藏有这样一个搪瓷脸盆,盆面中印有齐白石所绘的三只虾。当搪瓷盆盛上水后,盆底的明虾在水纹的波动下犹如活了过来。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认为这些物件是见证齐白石艺术融入大众不可或缺的证据。
与齐白石相关的艺术衍生品将他的笔墨精神与文人风骨带进了更多大众的家庭。西方现代绘画大师毕加索曾称赞齐白石:“他是我们崇敬的大师,是东方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为了传颂齐白石的艺术精神,挖掘湖湘人文资源的独特魅力,2004、2007、2011年,湘潭市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去年是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此起彼伏。在湖南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打造文化强省的道路上,“齐白石”是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邓亚琴)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