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27 10:22
■刘一行(漫画家、国画、艺术评论专栏作家)
华夏收藏网讯 对存在已久的广东缺乏文化底蕴之评价,广东人的解释是:“我们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不会起名字”的辩辞正好表明广东人缺乏文化意识的现实。如果以文化寻踪的眼光游历,就会发现广东的文化资源其实十分丰富。约略回顾历史便可知,从赵氏的南越国,及后来南汉等割据王朝,再到近现代开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民主革命时期和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历如此漫长文明史的广东,不可能没有丰厚的文化蕴藏。此即粤人所谓“会生孩子”。不过再行了解就发现,这些文化的资源和资料要么隐秘凌乱,缺乏整理研究;要么干脆就已湮没消失。广东人对自家文物的态度一个词可总结——实在。只要无关衣食住行,即觉其“无用”,弃之如敞履。这就是缺乏“文化意识”——对文化缺乏从历史角度观照的意识——了,也就是所谓的广东人“不会起名字”。
不过,如果由此论定广东人忽视文化、不珍惜传统。则失之片面。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文化意识”的史学意义作用只是传承的一部分。“文化”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偏向。因此由“吾土吾民”搭建起来的民生环境——或者说“情感环境”——的延续,对文化传承的作用更为核心。
文化即情感。一种地方文化就是一套遍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情感偏向习惯。因此传承一种文化的关键,就是保持产生这一文化的社会生活。正是在各种琐碎交织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情感交流方式被一个地区容纳接受的过程中,情感上的倾向逐渐确定起来,进而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广东人不擅长以历史角度观照文化,却对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特别强烈的意识。就观察“语言”一项即可得出这结论——粤人对粤语使用的坚持令人印象深刻。其实不光是语言,广东人在衣食住行和人情交往方面都有一套富于地方特色的价值观。正是这套观念保持着广东人的社会生活,也维系着广东人的情感传统。使广东人发展出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
时下“回归传统”成为热议。不过许多具体的传统文化项目要在现当代延续,都遇到“如何生存”的难题。在这方面,广东人特别重视在商业经营上找出路。只有把文化做成“生意”——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它才有生命力而无需输送式的扶持。广东人的“实在”正在于注重生活,而生活则因灌注了感情才有意义。情感的延续又依赖于生活方式的保持。由保持社会生活的大环境来延续情感的传统,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则非是“文化意识”所能完成的任务了。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