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窑变釉告诉你一只花盆究竟能有多美

2015-05-19 17:38

  窑变釉是指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最初人们不知其形成原理,认为窑变现象是不祥的征兆,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因此烧成的器皿往往被当成次品砸碎掩埋,后来人们发现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俗语云“窑变无双”,因而逐渐认识并学会欣赏窑变釉的独特美感,并且开始研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试着人为烧造这种独特的釉色,最为著名的是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灿烂如云霞,变化万千,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清乾隆 窑变釉四方倭角花盆

清乾隆 窑变釉四方倭角花盆

  清朝时窑变釉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据《南窑笔记》载,清代生产的窑变釉,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的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釉色以红为主,交融流淌着天蓝、月白、绿、褐等杂色,犹如火焰般万紫千红,其中偏红的称“火焰红”、偏蓝的称“火焰青”。著名品种如康熙朝创烧的豇豆红、苹果绿等,雍、乾时又进一步发展,达到顶峰。

清乾隆 窑变釉四方倭角花盆

清乾隆 窑变釉四方倭角花盆

  这件清乾隆窑变釉四方倭角花盆即是采用窑变釉这种独特的工艺烧造,由宋代官钧花盆脱胎演化而来,造型新颖,线条饱满。通体满施窑变釉,红、蓝二色相互流淌,艳丽的紫红色釉中夹带着条状天蓝色釉,红釉红如牛血,蓝釉呈现自月白至紫蓝等多层次色阶,釉彩自然垂落,别具一格。

宫廷画家所绘制的《陶冶图册》

宫廷画家所绘制的《陶冶图册》

  不仅釉色特别,方盆带奁造型也十分难得,中国古代认为“古之琢器一方顶十圆”,是因为相较于圆形器皿,方形器遇窑火变化极难烧造,因此传世数量极少,此花盆采用四方倭角造型,十分讲究。在乾隆三年由宫廷画家所绘制的《陶冶图册》中曾提到这种造型的花盆,并且有表现当时使用情形的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中也有提到这种花盆,可见当时宫廷对此品种钟爱有加。

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

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

  【嘉德在线五月大众收藏拍卖会】

  预展时间:5月15至16日

  拍卖时间:5月17日至22日。

  展拍均在嘉德在线官方网站:www.artrade.com

  拍卖咨询电话:010-67102935转112或220

来源:新浪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