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百姓喜“吉语”,那便是吉祥话如见面说“恭喜发财”!“长命百岁”之类。其实决不会听了此类话而真的发财或是真的会活一百岁,就象曾经祝我们的领袖“万寿无疆”!祝我们的副统帅“永远健康……”结果是领袖没有万寿无疆;副统帅也没有永远健康。这些吉祥话虽几近阿谀和虚伪但人人听着顺耳喜欢。记得鲁迅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人喜得贵子,众人前来祝贺众口一片近似虚妄的美妙之贺辞令主人宅心大悦。忽然一位实在人说了一句无可辩驳的大实话“小少爷总会要死的……”于是主人大怒、将其轰了出去。人人都喜欢听类似吉祥话的好话,都不爱听不吉利的话,哪怕是真话,这是人性的弱点使然。窃以为不管是吉祥话还是不吉语都当不得真,只要没有特殊目的还是多说些别人爱听的与人为善为好。
有吉祥话便也有了吉祥画,尤其体现在民间年画上象“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福禄寿三星图门神、财神像、钟馗等多有体现。这些吉祥画道出了平民百姓的普遍愿望和企盼。最早的文人画是很少反映这类题材的,由于清末以来书画渐入俗众市场,一些面向大众的俗题便多了起来,如任伯年的八仙、麻姑献寿、钟馗、风尘三侠等,吴昌硕的寿桃、钟馗像;齐白石的“大吉大利”等。如今的国画题材越来越面向俗众群体,越来越漠糊了雅俗的界限,“喜闻乐见”冲击了“文化内函”,高雅的娱已小众文化渐被逼进“象牙塔”里。
如齐白石那样:要吃饭便难免俗,愤世高傲的八大画风难敌“发财图”里的墨算盘。我以儿童为题材的水墨画应归为“俗画类”,如今再俗化一步,尝试画了一些以儿古代儿童为题材的水墨“俗俗画”以搏看客一哂。
作者:曹留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