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庞琦摹 法海寺壁画《帝释天》纸本 设色 180cm×300cm 1978-1986年
临与摹之异同
临摹古代经典绘画有两个意义:一是学习绘画的必修课,二是留作副本。
一、近些年来,许多人有偏见,谈摹色变,轻视临摹,贬低临摹,导致中国画水平低下,中国画家不会画中国画。
所以要想画好中国画,必须临摹,是一条必由之路,大师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谁都没有例外。
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古代名家精品书法和绘画艺术尤为喜爱,临摹古书画精品更有观赏和收藏的现实意义。
庞琦摹 法海寺壁画《帝释天》 十分虔诚
中国书画艺术宝库中有无数精品,在绘画艺术和文物鉴定中,摹品里还有许多讲究,细分有摹与临既有区别,又难分难舍。
摹与临的区别
一、什么是摹:即摹制,是最原始的复制。“复”,从彳,复声,本义作“往来也”。
从理论上说,所谓复制,即再来一遍。其方法往往是在原画上描摹而成,其效果从尺寸、规格、形体、色彩、风格等方面的处理与原作是完全一模一样。比如:庞琦先生摹北京西郊法海寺壁画《帝释天》。
庞琦摹 法海寺壁画《帝释天》珠光宝幡
这件摹品弥足珍贵,因为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做到的。如今又很多人摹画此壁画,但是只能目测,或依照出版的画出放大,水平高低暂且不谈,而真实的尺寸、色彩就有太多的误差。
现在的“高仿”印刷品可以称之为“复制”,即英文copy,是复印和拷贝的意思,但是“印刷品”永远不能称之为“摹品”。
摹品包含着作者对原作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同时也能体现灵感和创意。
好的摹品可以起到真迹的作用,这样的摹品起到了延长真迹寿命的作用,但是高仿品不具备摹品的价值。
庞琦摹 法海寺壁画《帝释天》吉祥彩云
庞琦先生摹的壁画《帝释天》,可称为高水平的摹品。此作既能摹其形,又能摹其神,所以称此作为摹品中的精品。
它的艺术价值仅次于真迹,即为“下真迹一等”。既要画出原作的水准,又要做出原壁画经过五百多年烟尘熏染、屋漏水痕的艺术效果。
庞琦摹 法海寺壁画《帝释天》金丝凤袍
精湛的摹品可以提供给人们作学习的样本,也可以传世。如果真迹不存在了,精准的摹品即可以起到真迹的作用。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宋徽宗落款的摹本《捣练图》、《游春图》等,都起到了真迹的作用。
庞琦摹 法海寺壁画《帝释天》托宝天女
在法海寺壁里,手捧辰砂的托宝天女,神态恭敬清安、和善虔诚,突出天人的纯洁清净。
在汉朝,黄金(金色)和辰砂(红色)被视为表示愉悦和繁荣的两大相互协调的色彩,所以这里用深褐色的丹砂表现天界的美好。
庞琦摹 法海寺壁画《帝释天》托花仙女
托花仙女手捧鲜花,代表纯洁无染,也有表法的意思:花很美,想要美丽的花,首先要种下良好的种子,然后才会有美丽的花绽放,所收获的果自然是甘甜的。
因此,优秀的摹者必须在理解其意的情况下,读懂原作的用意,并与原创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才能惟妙惟肖地摹画从原作的内涵。
比如:庞琦的摹品《八十七神仙卷》、《盗灵芝》、《诃利帝母》、《辩才天》等,在刻画人物的精神本质达到了气通神畅的境界,所以均是摹品中的精品、神品。
庞琦临《吹箫》局部 纸本 工笔重彩 68cm×120cm 1978年
这件摹品是以临为主,无论是色彩、神态、花纹、造型,都有自己的创意,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吴光宇原创《吹箫引凤》纸本 工笔重彩 1963年
二、什么是临:照样子摹仿,有“对临”和“背临”两种。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字,左上角的“臣”字,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
庞琦临《吹箫》局部 头饰发饰
所以“临”是看着原作,照样子写画,尺寸、规格与原作略有差别,风格、神韵尽可能达到一致。如果临者水平很高,会在原作的基础上更加完美。
吴光宇原创《吹箫引凤》 局部
临摹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需要和绘画的标准,略加调整,其画作水平或更接近原作,或高于原作,因为时代在进步,一切都在向前发展。
庞琦临《吹箫》服饰花纹
如此种临摹的作品,仍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也能在绘画史上有一席之地。
比如:南宋白描人物画《八十七神仙卷》,此卷虽是武宗元《朝元仙仗图》隔代摹本,但是其艺术价值与原作各有千秋。
庞琦临《吹箫》 上衣下裳
比如:庞琦先生临临吴光宇的《吹箫》,人物尺寸与原画不同,笔墨技法、色彩花纹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更加完美。
庞琦临《吹箫》 绣墩纹理
《吹箫》这幅画是庞琦先生年轻时候,从学习研究的角度出发临摹的作品,属于临本。
虽然是按照原作摹画,但是很多细节已经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加以调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庞琦临《吹箫》 下裙花纹
临、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关键取决于原作的水平和摹品本身水平的高低。原作是经典,摹品是高水准,甚至还有发挥,也是上上品、精品、神品,这样的摹品既有艺术价值,也有收藏价值。
如果摹品与原作水平相差无几,或者更佳,真正做到了“既能摹其形,也能摹其神”,这样的作品是收藏者的首选。
再过若干年,画家和藏家更看重的是作品的优劣,是否是摹品已经不重要了。乾隆最看重的赝品《子明卷》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只能摹其形,不能摹其神,那么这样的摹品仅能做资料保存。如果形神都很差,就是垃圾,没有价值。
作者:闻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