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庞琦创作《朝元仙仗图》 西壁 散花天女
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每个人临画都带着一个“自我”,无论是“实临”,还是“意临”,都是“自我”内心深处的感受。同是一幅画,一百个人临摹有一百个效果。
庞琦创作《朝元仙仗图》 西壁 水星女神 局部
庞琦先生有了“自我”内心深处的感受后,所创作的水星女神端庄秀美、文雅清纯、落落大方、超凡脱俗,世所罕见,充分显示出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和追求。
庞琦创作《四帝朝元图》 西壁 乐队玉女
庞琦先生创作的“乐队玉女”既不同于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的“仙乐龟兹部”,也不同于《八十七神仙卷》的乐队玉女,充分体现出庞琦先生的“自我”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仙乐龟兹部
这个“自我”不是“自高”、“自大”、“自夸”、“自傲”,而是有着明确的审美标准,鲜明的艺术特色。
临摹也好、读画也好,向优秀的艺术作品学习,从中吸取符合“我”的营养,都是为了壮大“自我”的艺术。这样的临摹与创作才有意义,才能使艺术家的艺术境界得到不断提升。
南宋《八十七神仙卷》乐队玉女
从《四帝朝元图》、《朝元仙仗图》、《八十七神仙卷》这三卷“乐队玉女”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的“自我”。
这个“自我”是褒义词,不是中性词。“自我”通常形容好的事物、表达好的概念,如:“自我醒悟”、“自我反思”等。
庞琦创作《四帝朝元图》 西壁 吹笙玉女
所以“自我”是指自己通过反思后,使内心世界变得纯净公正。
这样临摹古典精品,不但是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是自我内心的调整。不会出现徐悲鸿、林风眠等批评一些国画家:“死临摹、临摹死,”的弊病。
庞琦创作《四帝朝元图》 西壁 太虚妙玄金童
如果出现了“死临摹、临摹死,”的现象,是临摹的观念问题,不是方法问题。历代大师、艺术巨匠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庞琦创作《四帝朝元图》 西壁 光妙玉女
徐悲鸿、林风眠虽然也是“大师”,但是他们的绘画成就主要是西画,他们的中国画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画西画,他们对传统中国画的了解非常有限,也是可以理解。
琦创作《四帝朝元图》 西壁 击鼓乐女
庞琦先生经过数十载临画、创作,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一天有一天的提升。临摹贵在打破对“自我”的执著,但是还要做到以我为中心。
这位击鼓乐女从发饰、服饰、神态、动作等,都表现出庞琦先生“自我”而且“现代”的审美理念,又不失传统的韵味,具有古典美。充分展示出庞琦先生在绘画方面追求:“大气”、“静气”、“书卷气”。
作者:闻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