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孔见:书艺之境,从孔圣人游于艺到王圣人立于道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孔见

第62篇

  编者按:唐代使用书道的称谓,不仅使书法艺术有了独立的名称,而且使书法艺术真正地独立存在了。书法艺术之道从属于民族文化之道,而中华民族的大道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最终成为书道的主旨。

0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好!

  书道的称谓与古代道家思想关系密切是一个历史共识,书道与当时儒家思想的关系应当如何看待?

  孔见:书道称谓与理性有关系,与魏晋玄道哲理有关系,是对书法艺术地位的升华和肯定。

  道的研究方法是道家开创的,但道的内容却是儒家的。尤其是书法应用本质反映在教育时,儒家思想体现得就更为突出,因为传播者、写字的人是儒生。

  唐人提出书道的概念本意在于开发书法的艺术概念,基于书道的境界,李世民还在书法领域封了一位圣人,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造成了只有思想界的孔圣人和书法界的王圣人的格局,这也是书道与儒家的另一个紧密联系之处。

  记者尹大玮:为什么唐代以后不使用书道概念了,而日本却使用至今?

  孔见:晚唐社会动荡,经济基础被破坏了,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人们已经没有享受生活、享受愉悦的条件了。

  日本则没有这个问题。当时大量的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的技术、文化,带回国内传播使用。对于日本来讲,“书道”是个舶来品,是一个剥离了母体文化联系而嫁接到日本的艺术形式。他们把中国唐代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文明崇拜保留了下来,在日本自行发展,所以书道名称传入日本后,一直使用至今。

02

  记者尹大玮:法、艺、道的概念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都被大范围使用过,至今还有人沿用,书法、书艺、书道投放到当代的语境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孔见:法、艺、道是不同历史时代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比如书法侧重研究的是法度技术,以实用性为依托;书艺侧重于艺术效果,美学影响;书道是侧重于一种分类的概念,更加深刻和明确。

  书道概念的提出和使用,凸显了书法的艺术性。名称的出现虽然有先后,但并不代表法、艺、道有高下之分,它们是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的称谓。

  道是建立在人们的一般生活、工作方式基础上的,具有艺术特质的高深、高境界的精神化的认知。这种道的精神与物质活动的享受代表着一种文明的水平。

  书道的概念是有专指的,一般是指在汉字书写基础上的,以达到修身养性和艺术展示为目的的书写过程和方法。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作为现代书法艺术的书道好像遭到尴尬的质疑,因为笔墨纸砚退出历史舞台,导致实用性向艺术性让位的潮流愈演愈烈。

  没有群众基础的艺术性就会让人疑惑,变得看不懂。它们或是被一小部分专业人士掌控、垄断,或者被封存到博物馆的故纸堆里面。

  当代书道看不懂有两个原因:一是书法美术化的倾向,二是现代艺术观念的介入。其他正统书法或书道,但凡具备一定的文化常识和文字修养都可以欣赏。

  当然,书法家在突出艺术自身的规律,追求书法艺术的真美的同时,如果不注意传承汉字文化圈的文化身份,不明确文字在书法艺术中的必要性也会遭到质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