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孔见
第65篇
编者按:成熟的书法个性会在人格精神力量、文化学养与书法视觉美感形式方面凸显书家的性情魅力。它是娴熟技艺和思想内涵的完美结合,是内在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书法家为了独创自己的艺术个性,保持自己的风格特征,他们在书法艺术的创作当中始终都有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独到的审美追求。他们时常是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或者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或者是以不变应万变,但决不会让自己的书作平庸化、世俗化。
0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好!具有鲜明个性书风的书家古往今来一直是学书者追慕的偶像。唐以后的书法史几乎是他们串联起来的。“二王”书风被视为中国书法“正宗”,这种“神话”一直被历代所沿袭。那么各个时期、各路书家又是怎样创造出具有自己强烈个性的作品来的?
孔见:中国书法史正是因为这些“个性”的存在,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五彩世界,才呈现出中国书法多层次多方位的格局。
也正是这种审美性情的差异性,才构成了各路书家书风特征以及众多流派的崛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推进,到了唐以后,随着带有“个性”色彩的文人墨客的参与,书法家的自觉审美意识开始日渐被重视,“个性创作”、“自我表现”被极度推崇,理法观念和秩序被大胆突破。这种努力挣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书家的“自我个性”。
纵观中国书法风格演变史,似乎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社会主流书风或者官方指定书风越是盛行、法度越是严苛,被审美禁锢的文人们的书法艺术个性就越强烈,个体书风也就越明显。
实际上“二王”书法一开始便受到个性书家的强烈冲击,我们从历代大师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这一点。
比如,从唐代怀素的《自叙帖》诗中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艺术个性的存在。
诗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忽然绝叫”与“满壁纵横”表现的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自由、豪放、不羁的艺术家个性形象,这种个性特征在怀素狂草的强烈节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宋代米芾素有“米癫”之雅号,为“集古字”之大成,尊重传统但不拘成规,其书法沉着痛快,表现出浓烈的名士风度和浪漫气息。米芾自谦说“臣书刷字”,集中概括了米芾书法用笔的个性特征,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借鉴。
身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一例。虽然他在书法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的书法褒贬不一,但他创“六分半书”,个性面目十分强烈,自成一派。
章法上的“乱石铺街”,字态的欹正、大小、宽窄、疏密等的随机布置,错落有致,完全打破了古典书法“纵行横列”的千年成规。
他不循规蹈矩,审美上追求强烈的“个性”,无疑给后来者一种启迪。
清末民初的吴昌硕是书法史上著名的一位大师,诗书画印兼通,书法着力于《石鼓文》,他给《石鼓文》以创造性的发挥,将结构的一般平齐错落成左低右高之势,将线条的平均稳健拉成了顿头顿尾,其线条写得凝练厚重,气度恢宏,自出新意。
《石鼓文》在他的笔下写得如此具有个性,如此具有视觉冲击力。事实说明,历史上绝大多数成功的书法家,必定是个性很强的书法家,没有“个性”也就没有书法艺术,否则他们的书法就会在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之中,失去自己的立足之本。
02
记者尹大玮:在当下的社会进程中审视自我的个人性情,我们应该如何把控和修炼,才能使其与作品同步呢?
孔见:频繁的展览中人云亦云、日趋时风、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书法作品都是缺乏艺术个性的典型表现。
书法作品的个性不是刻意雕琢、有意为之方能得到的,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自然形成的。但应该指出:“水到渠成”并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
人本身就有个性上的差异性,或放荡不羁,或温文尔雅,这在本质上决定了书法作品的个性差异。
然而,饱读诗书,壮游天下,登高山峻岭,观江河湖海,无疑对书家个性的发展和塑造都是极为有利的。
很难想象,一个平庸者,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缺乏气节和情操的人,能创造出具有强烈个性的书作来。
历代书法大师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在书作之理法的“度”内极尽个性表达,并建立了自我的风格,创造了个性极强的书法语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