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孔见:一剂猛药重振北风,确立碑学隶篆复兴

f9LVGcy97i1i4HZ1GxC6hx4gsl17hmuiamuBYqpY.jpg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第94篇作者〡孔见

编者按: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使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对这场千古未有之变局,中国知识分子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书法作为旧的教育制度的基石必然要受到冲击。一场关于碑和帖之间的书法美学批判,延续了近百年。这场书道之争的核心仍然是围绕着我们的主题:书魂即是国魂。

01

记者尹大玮:孔见将军好!

碑学与帖学是两个不同审美、不同史观、不同技法的体系,为什么在清代一产生就会形成一种相对立的态势,出现“崇碑抑帖”口号,现在看碑学与帖学之间有着许多的互补性而可以共同发展的,那么,当时争论的焦点在哪里?

孔见:是阮元在《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两篇文章中提出了“崇碑抑帖”的理念。

SYVy9CxlQbeFN5lNdNG5CzaBzmHSfFteb6BsRViL.jpg

阮元对此是有发言权的,他自己宗法帖学,但又长期深入于金石碑版的研究。阮元根据大量的碑版资料和正史记录,提出南北朝以来在书法上一直存在着南、北两派书风的现象和南北两套传承的脉络体系。

阮元认为:南北两派书法的源头是一致的,同出于三国和西晋的书家钟繇、卫瓘。东晋南渡后,王羲之一门的书翰取法钟、卫并在南朝大兴,“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

TM9sLkbeLlKcS0zGSugauIhEdWaht6v2LJJvwitg.jpg

北派书法有索靖等大族承习坚守,盛行于北朝,“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北派在唐代仍然很流行,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李邕的书法中多隶书和篆书的用笔,皆属于北派。到了宋代以后,《淳化阁帖》大行其道,才使得北派碑版书法后继乏人,渐趋衰微。

最关键的是,元、明以来一直到清朝前期书家都以《淳化阁帖》为范,取法单一。

xuRT5Mv1nvJINXui5vSmU4qkepEt2KMEjxSdAm5C.jpg

到了清代,刻帖大多经历了辗转翻摹,徒有其形影,笔法荡然无存,全然失去了南派的笔墨精髓,致使清初书风单调雷同,靡弱不堪。

“所望颖敏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欧、禇之旧规,寻魏、齐之坠业,庶几汉、魏古法不为俗书所掩,不亦祎欤?” (《南北书派论》)

02

记者尹大玮:碑学书法史观和审美体系的确立,对于整个书法艺术而言,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孔见:阮元“二派论”的出现,可以说标志着清代书法碑学理论体系的成熟和确立,对整个书法史有着极大的推进意义。

kM3hVkobeKTfXf2QkoDrZ491Gvc2GczbKRMM2Go2.jpg

乾隆、嘉庆年间,整个帖学一派当道,但也日益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征兆。因为当时的书家大多学习的是那些反复翻刻,笔法含糊的行草刻帖。

阮元是一个有时代担当精神的文人,而且还是乾嘉学派中承前启后的主将人物,《清史稿· 阮元传》说他:“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他以这样的号召力,在关键的历史时刻给予书法艺术一剂猛药,提出重振北派书风,扭转当朝萎靡风气。

8uFxG28pBfxzv3YtkFdEGdyXiho9ynkyee23K5FZ.jpg

​此后,经过众多学者和书家的努力,隶书、篆书陆续得到复兴和发展,书法文脉才得以延续。由此可见,北派碑学书法的提出和确立是多么的重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