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德不形,隶书、朱文印
.
《庄子·内篇·德充符》: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其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屡,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
孔子说:我曾经出使楚国,看见一群小猪仔在已经死去的母猪身边吃奶,不一会儿就显出迷惑的样子,随后便转身逃走了。不过是因为母猪不再分泌乳汁,不再像它们的同类了。猪仔喜爱它们的母亲,并不是喜欢它的身躯,而是喜欢能使身躯鲜活的生命。战死沙场的将士,埋葬时不需要棺木上的饰物;被砍掉一只脚的人,也不会再爱惜之前的鞋子,这都是因为失去了喜爱的根本。王宫里的宫女,不能剪指甲穿耳洞;结过婚就不能进入王宫,不能再服侍天子。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全都能做到这样,更何况追求才智德行完满的人呢!
连懵懂无知的小猪仔都知道,母爱并不在于身躯,没有生命与精神情感的躯壳,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将士不在乎棺木的装饰,失去脚的人又能用什么去留恋鞋子。对外在的完美都能做到十分的苛刻,对真正重要的才智德行的追求又怎么能够放松。
.
.
.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叫才智完善?孔子说:生死、得失、成败、贫富、好坏、毁誉、饥渴、冷暖,都是事物变化与规律运转的常见状态。就如同日夜交替变化不断,永远也见不到开始与结束。也就不足以牵挂在心头,扰乱心境的平和。保持安闲通达,而不失愉悦。日夜交替也绝不会随之改易,万物的起伏变幻犹如春风拂面,接纳事物的变化顺势萌生四时的感受,这样就能达到才智的完善了。怎样才能叫德不在形式呢?孔子说:最平的事物,莫过于静止的水面了。能够当作天下水平的准则,是因为内心的平静保证了外表毫无波澜。德,就是遵循附和最根本规律的修养。德不拘于形式,外物也就不能成为羁绊和藩篱。
才智完备无缺,明白事物的主次轻重,自然不会偏激片面,看待外在的形式变化,如同毫不相干的日月轮替烟雨春风。感知事物的变化时,只会产生深入根本的认知,不会计较于外在的得失盈亏,不会引发一丝情绪的起伏变幻。
.
.
.
.
《秋行》
宋·徐玑
.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