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05-24 16:50
一个建筑师的色彩观 冯晓宏作品展
出品人:王延安
学术主持:彭德
策展人:吴克军
策展助理:刘爽
主办单位:陕西禧福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
协办单位:西安崔振宽美术馆、意大利米兰东方美术联盟、吴聊艺术工作室、万象湾地产
展览地址:陕西禧福祥美术馆8-10层(西安灞桥区纺渭路1881号)
开幕式时间:2022.05.29 15:00
展期:2022.05.29-06.18
凤仪 布面丙烯 960cmx240cm
格调 120cmx80cm 布面丙烯 方向可变
温差体验 100cmx70cm 水彩
前言
艺术是一个由层次、方向、意志和思想含量构成的精神场域,有能力进入的人以适应自身趣味、学养、需求的方式选择自己的区位。
冯晓宏以艺术中的色彩作为驰骋思考、构筑意象、传递观念、安放身心的实践空间。
美学家杜威说:“一个艺术家必须是一个试验者”。
冯晓宏有这个自觉和勇气,他体悟了色彩的超验性、亲和性、自律性,孜孜以求地探究着色彩的真谛、边界和关系,挖掘色彩的可能性。
他拓殖着色彩言说的精彩与指陈的向度,色彩的衍变映射着他对存在现状的超越和思维的延伸。在他与色彩之间形成了互为的关系,关联二者的关键词是自由。
自由铺陈了冯晓宏作品的底色,架构了作品的形质,生成了作品的精神气度。
由是可以提炼出一个建筑师的色彩观:色彩有权力自由表达,抵达理想的胜境;色彩可以自为的方式达成艺术的自足,并帮助人们实现心灵自由;而艺术家有义务为色彩打开禁咒,实现色彩作为色彩的功能和价值。
基于画家的观念和作品的品质,策展人给出冯晓宏作品的命名:纯粹色彩主义绘画。
吴克军
2022年5月15日
言说与指向——冯晓宏的纯粹色彩主义绘画
吴 克 军
绘画最起码要在其自身的范畴内解决什么问题,才能证明其作为绘画的正当性,作为专业界的共识和最基本的检验标准,这个似乎不需要阐释的观点,却在当下画坛成为难以抵达的彼岸。
从这个视角分析,冯晓宏的绘画主要是解决色彩这一实质上在我们的绘画传统和体系中被回避、被忽视、被简单化处理的难题。现代主义之父塞尚曾经说:“要做到充分的艺术展示,实现彻底的意义转换,惟余色彩。”早在1904年,康定斯基就预见到抽象绘画的出现,在将基于模仿的绘画界定为非绘画的前提下,他认为色彩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国际语言的基石、让本质得以可见、最终配得上绘画之名。
在色彩研究领域,塞尚从结构性和几何形性,高更从块面性与明亮感,马蒂斯从感官刺激性,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从语言转喻和抽象性,罗斯科从色域精神性,里希特从组织与再造等方向都做出过千秋事业……色彩在空间上的无限域和时间上的无终止,决定着它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之途还有数不尽的险境决定等待翻越。
冯晓宏通过对色彩的纯粹性本质的发掘,以融合、冲突、抽象等的方式,试图实现色彩独立身份及其发展向度的再认识和再建构。
道阻且长,于冯晓宏而言,色彩是超脱物象的实在,是精神出入的载具,是深入本体要努力勘破的无字谜,欲往艺术灵境要度的百千劫。
冯晓宏当下所作的努力便是实现某种艺术自律,色彩以自身为表达对象,不做效果预设,以非程式化,非模件化的带有某种意识流形态的方法构筑画面的图画性,这是绘画的目的。我们看到了他在色彩领域中的纵横捭阖,看到他满构图的图式特点和全色系运用的宏大企图,看到了他对于独特性的执念,还应该猜测到在艺术创新背后做了怎样严肃的尝试。人说“既要入古,又要见我”,就目前阶段的作品形态,他以“见我”为诉求,而对循前人之迹,入他人窠臼显然没什么兴趣。
冯晓宏与色彩建立了友好的良性的互动关系,相互赋予,相互成就。他笔下的画面,总是物与非物,虚与非虚,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非一对象”,引得我们去凝视和探究,在这个过程里,观者在不经意间就进入到了色彩的声音、表情及其能指之中,与色彩展开某种单独的交流,而且,是愉快的、会心的。
他的画面摒弃了基于透视的视幻性,我们知道,透视保证了图像始终保持其不能在语义上复原,在形象上实现三维虚拟的特征。但几十年来与透视的工作性紧密关联使得他对艺术上所有既定的外在法则与标准的束缚产生了出离的焦虑。对于透视,需要强调的是,绘画专业的人可能没有几个比深知建筑原则的他在把握精准度方面更专业;他也卸去了文学性载荷,他认为色彩的功能不限于造型、明暗、氛围,不在于辅助完成对象的叙事,它有独立的语言方式,可以自说自话并自圆其说;从意象上分析,他的绘画在或悠扬、或灵动、或沉缓、或激越的韵律感中,有着音乐的动人与抽象,他有意识地建立了绘画与音乐的互动关系。同时,他关注色彩在平面上的运动与互动,色彩关系的自身逻辑拟建,在对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割舍中完成自我表现。自我表现作为艺术家的内在应该是指:“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通过具有个性特点的直觉选择方式,通过选择性的抽象,以他的作品向别人传达他向往的世界,并以此来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方法。”亦即,绘画和色彩既指向冯晓宏本人,也指向他人。
审读冯晓宏的绘画,需要注意到摄影艺术对他创作的影响,在近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对于消除这种印象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如果说摄影作品中的色彩是自然的直观或后期加工的效果,那么,冯晓宏创作时已经在控制与不控制之间越来越感性,越来越自由,重叠、冲压、震动、凝结、流动、撞积,不一而足,因于对色彩的尊重和信任,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随机的、直觉的、偶发的、甚至情绪化的表达,这也使得他的作品的抽象性充满了现代感和不确定性。
再者,他的绘画有种不期然而然的效果,须知绘画如果受到太多主观性的干预,往往会使表现对象显现出过分的确定性,而成为“曾经存在和见过的东西”,绘画不应该停留在“简单的可见物”之中,不应该满足于再现客体的表象,而要不断测量与艺术真实的距离,穿越包裹在现实和事实外边的羁绊或假相,成为真正的绘画。正如塞尚所言:“色彩丰富到一定程度,形也就形成了”。形的意义何在?意义就在于他以绘画性实现了形的实在化和形而上,实现了形画一体的合理化与合目的化,而这种形惚兮恍兮,动荡而光明,神秘又辉煌成为他画面的某种特质。
冯晓宏目前是在水彩和丙烯两个领域之间往返,既各自深入,又进行互证,目的不在于媒材的跨越,而在于在色彩演进过程中色彩观的确立——色彩不但是表现人内心活动的载体,自身也自有一番精神,色彩富有其天然禀赋和生命质感,并与我们的内心自然通感。
通过比较,冯晓宏至少在三个维度上实现了色彩的差异化。首先,不同于传统理论下的“随类赋彩”。随类根本上就是将物象按照相似性进行归纳,然后将色彩也进行归类,比如,中国传统山水画主要使用赭石、花青两种色彩,实现了某种共性的统一化敷施,在色彩消解中加固物的类化。尤其在中国纯水墨绘画中,它甚至可悲地被遗弃了。第二,突破作为再现艺术附庸的属性。只要依托于对象,色彩就只能沦为被动的工具,无论主观或者客观,色彩都失去了自主性,服务于对象的需要就成为它的宿命和前途,成为物象的装饰或解释,它无力自证。第三,不同于传统水彩画的色彩观。水性造就的透明感既是身份的证明,也在规定性中对自身造成了巨大的限制,他打破了基于水性的惯例,技术性地实现了重量感、体量感和超时间性。
差异导向个性,打破意味建构。冯晓宏的创作于是呈现出自由和坚持出新的特征,个别作品似乎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其实,冯晓宏的作品品质是不断流变,不断生成的。毫无疑问,相对于风格,他对品质的追求更为执着,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如同他本人是一个不可以对之设限的人一样,他对于风格体现出一种理性的警惕,担心形成某种形式惯例,于是乎,色彩的自由与自由的色彩的互文关系就成为一种方法论和观念。
最令人不得不感到惊奇的是,冯晓宏作品的形态和意象有着动态的性质,不是未完成,也不是不完整,它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具足的,但它蕴蓄着可以随意调整、深入、变化的巨大可能性,随时可在加法或变法中导向另一种形相,另一种意蕴,另一种境界,另一幅作品。
就现阶段冯晓宏的绘画可以给出一个纯粹色彩主义的定位。
至于未来,我看到了一些趋势,比如跨域转向、纯化、能量、诗性、心理疗愈等等。还有,在时间的深处,色彩更自由的言说,更多元的指向。
2022年5月15日于西安城南牧耕之野
聚变 78cmx54cm 水彩
立体 100cmx70cm 综合画法 方向可变
流变 120cmx80cm 布面丙烯 方向可变
展厅现场
幻象与真我的瑰丽咏唱
郭志刚 西安美术学院 教授
初次见到冯晓宏的水彩作品,我就被作品弥漫的瑰丽和现代气息深深吸引:犹如太平洋湛蓝而辽阔所带给人们对自由、开放、包容与弹性的向往一样,涌动而霓漫身心的虹,霍然搅动了你内心之前一切幽邃。
彩色笔触犹如音乐的狂野
奔泻出气势般的力量
汇聚出能量的交响
情感妙妤的激烈爆发
燃烧时奔向遥远
在那里相遇爱 相遇了美
冯晓宏的绘画强烈表现出对山川异域的多角度视野的寻觅与色彩的咏唱。大自然千壑万仞的神奇变化,造就他画作上凝固的优美:自然山川的春色与夏暑、秋爽与冬雪,以矜持或浓烈的面容,盛开在阳光下并陶醉,而光的映射,又将一切视觉的物揽入自己的怀抱。冯晓宏许多以水性材料表现出的水彩作品,都淋漓表现出光的魅力;光在奇旅迷漫的抽象与具象的游离中,幻化出令人心惊的美感。他像发现新的生物那样,在尺幅不等的水彩上去探寻自然的规律并自觉地融入了庄子遗情和外物思想,并把它生动地表现在如诗之境的画幅中。因而,他绘画作品里所表达的物显然超越了对自然形态的感官描述,上升到了幻象中显现真我的审美咏唱。在他诗意弥漫的画面上,你会感受到充盈之身浸透爽朗俊美的气息,你不用担忧风雨中成为被抛弃者;你会感受身临群山环绕的冥想里,山与湖映着波澜不惊的你;你会在他画面的光里,让你伴岁月的身躯愈加成熟;你四周映入眼帘的画卷是春意盎然的生命气息正回归最美的神态;你会在他温暖的色彩里,让光的炽烈映在你我爱情结晶的身影上,孕育在繁育与成长的佳境里;在此境,享爱甘露的精神出离世外的自由与自在,绽放出一种心灵无拘无束、陶然忘机的神奇幻象。
显露绘画才情的冯晓宏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本身对结构与力度的敏感,自然体现出对动态和力度的极度关注。冯晓宏的绘画,从很多角度来呈现充满着迷人的活力和张力的美学语言探索,所以,他在画面追求动感的流线型视觉美感上异彩纷呈。由于他敏锐的建筑设计美学动感和结构感,使他从自小而大的精准结构的精微意识,驻足到画面流韵美学速度的张扬感上,超越了很多优秀的水彩画家。
冯晓宏画面上类似现代建筑的大钢架结构和多层次空间分布的细腻性结构,都隐藏在他画面多变的色彩形态下,萌动着他独有的神秘心理学的视觉观察。大结构整体下的保持着瑰丽的色彩偏爱,体现出神秘动人的外在绘画形象,焕发出勃发的激情。
冯晓宏的绘画里还得益于他对艺术摄影的迷恋式探索。
作为一名生活在今天现代土壤上的著名建筑师,冯晓宏自身凝聚着建筑师特有的跨界、独立和设计精神。他善于在生命的宏阔和微妙的景域里,用摄影、行旅来穿梭世界各地山川导域的神采和文化品质,从中发现并迸发对生命物象与自然浪漫的神秘火花的瞬间影像。如冯晓宏对摄影镜头里而表现出微妙的花卉,丹霞地貌,奔腾旋转的诗性韵律,山川旷野的凝彩乐章,现代建筑里流光幻影......。这种奔泻摄影视觉感染力和其自身心灵内分泌旺盛产生相得益彰的紧密性,从而深深影响了他的绘画创造力。
21世纪的世界正浸染着未来主义潮流,显现在艺术里,那孕育着生命新形象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结构机器的诗意美学,也像春天万物萌生的灵感,正滋生着新奇神秘的生命迷宫。而冯晓宏以其神秘主义的绘画风尚,用色彩的狂想在善与恶斗争的华彩里来挥洒自由与弹性的变奏曲。
中国古代的美学里,庄子尚自然,讲“人的自然化”,讲自由在“外物”“坐忘”与“遗情”。艺术中追求的酒神精神与高贵气质,就是把人生生命的寻找放到最崇高境界的不知有我、不知有外物的妙境。故中国历史上的庄子以坐忘达于自然,李白是以醉酒达于自然,这其中的妙境中的自然,就是心灵摆脱一切束缚,获得释放与自由的精神力量,这是震撼人心的崇高力量在诗人精神上的美感解放的自由审美之境。冯晓宏画面上流露出的酒神与诗意精神,就呈现出这种高贵的自由与洁白的崇高气质,构图的流韵,色彩的纯洁,线面变化的生动,都是对心灵枷锁和艺术形式束缚自己的挑战。
冯晓宏的画作是幻象与真我的激情诗篇。他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突发新冠病毒、人类抗疫波澜岁月的时光里,以一个建筑师的敏锐,在短暂一年多的企业管理繁忙间隙时光,用绘画的方式完成这一幅幅由“镜中像”凝合的山川异域、遁形、逍遥游的斑澜画作;作品中内心映射出那个有“光”才能幻“彩”的我,即冯晓宏自己;他以宋人的“鼻根闻香”的美学理念,嗅得曼妙的终极,展现在自己璨然充盈的画卷上,并给予今日世界的场景中的绘画以新的活力。
失重 布面丙烯 280cmx250cm 方向可变
水的结构之一 水彩 78cmx54cm
微距观念 100cmx70cm 水彩
自然关系 45cmx30cm 综合画法 方向可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