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按
《独立品格》第三十期,推送艺术家张羽于1993年创作《随想集》系列撰写的一篇自述短文《自修的心象》,从艺术实践反思创造艺术。
《随想集》在个性化语言建构中,将中西绘画及文化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使水墨画打开以往没有涉及到的关系,从而走向现代性。为建立水墨的新秩序,开辟一条新路。
《随想集》的创作,既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自我心象修行的呈现。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探索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追问。
这篇笔记尽管文字不长,但作为具有艺评家理论思维的艺术家张羽其艺术实践和理论认知是极其个性化的。这为之后张羽创作《灵光》系列及推动实验水墨运动埋下了伏笔。
自修的心象
文/ 张羽
从绘画的表现性和抒情性的角度,以及通过宣纸的水墨性绘画表达看,《随想集》显然是超现实主义的,已然超越了《扇面》和《肖像》两个系列的水墨画创作视野。个人化的语言被凸显和明确,所以我理性的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曾经得心应手的表现方法,放弃了那些略显随意性的有着快感的表现形式。
客观的讲,没有俄罗斯的旅居之行就没有《随想集》作品的诞生。俄罗斯之行对我的感触首先在于圆了我少年的梦想,也让自己经受了一次特殊的沐浴,使我在精神追求上对世界有了一个更为宽广的理解和认识,从过去的小我转向更为开放的大我。
张羽 随想集…忏悔 70×7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当我几乎走遍了莫斯科、圣彼得堡所有的教堂那一刻起,艺术成为我追问精神界面的永恒的方式。也使我的视线从本我的个体及地球的表面开始向往一望无际的天空和宇宙。更让我从感性绘画的水墨淋漓转向更为理性的、分析性的绘画方向。但,直觉依然是我启动创作的第一个环节和必须的基础,理性的控制和把握使我更为明确、更具针对性。当然,对现代水墨国际化的视野,已然是我不变的水墨立场。
《随想集》系列所呈现的并不是我对宗教的表述,而是我对生命中生与死的一种感悟。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感悟的过程,当感受了、体会了,才会有悟及道,才会勇敢的与精神相伴。水墨对于我就是认知上的相伴,这一时期对水墨画的突围,在表达的语言建构中《随想集》的绘画过程呈显出来的是一个泛宗教似的精神信仰。更主要的是通过《随想集》创作让我体验了这一精神现场,将中西绘画及文化中的一些我认为可以利用的元素并置一起,融合成为我的一种理解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我希望是从古典情怀中透出富有新意的、现代性的感知。同时,更能为水墨画注入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语言形式,以此获得新的生机和新的可能性,促使水墨不断地打开,从而向现代主义转型。努力与传统水墨体系断裂,在中西艺术史之外或之上开辟一条新路,建立水墨的新秩序。当然,这既是我对水墨发展的理想,也是时代的要求。
张羽 随想集…顿悟 70×7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我们知道,人生的过程,是自我修行的过程。对艺术而言,创造艺术的进程,并不一定是拷问绘画的进程,而是对自我认知的拷问。在于如何建立一个全新的绘画现场。所谓绘画现场,既是自我修行的现场,又是呈现自我心象的场域。其实,修行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己控制自我能力的过程。因此,《随想集》的创作,既是艺术的表达,也是表达对自我的控制。比如,对于水墨的使用,我改变了过去《肖像》系列中强调笔触变化的水墨性的自然渗透机制,舍弃丰富的色彩,对水墨实施的行为主观上有意控制水墨性的自然流变,加强水墨的受控性、纯性。以此强化水墨在绘画中及精神层面上的视觉张力,这一张力的特殊关系在于主体人与图像构成的关系所给予的内在张力。
1993年8月9日于天津
本文刊于殷双喜主编的《张羽:一位当代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张羽 随想集…游方 250×10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张羽 随想集…自修 100×10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台湾大象艺术空间藏
张羽 随想集…超然 100×10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福建苏勇藏
张羽 随想集…灵化 100×10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张羽 随想集…定慧 70×7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张羽 随想集…黑太阳 70×7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张羽 随想集…机缘 70×7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张羽 随想集…梦语 70×70cm 宣纸 水墨 1993年
关 于 艺 术 家
张羽|Zhang Yu
字 郁人 号 石雨
著名艺术家、独立策展人、艺评家、资深编辑
主要简历:
张羽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标志人物。生于中国天津市。1979年考入天津杨柳青画社,从年画刻版、年画创作、国画复制做到高级编辑。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上世纪80年代参与创办并编辑《国画世界》丛刊、策划出版《中国现代水墨画》;90年代创办并主编《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刊、《开放的实验水墨》,以此推动中国实验水墨发展,成为水墨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领军人物;曾创作了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向的《灵光》《指印》《点苔》《入泥的肉身》《上墨》《上茶》《上水》《上酒》等系列作品。
作品曾先后应邀参加了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P.S.1当代艺术中心、旧金山现代艺术馆、西雅图亨利美术馆、芝加哥斯玛特美术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塞勒姆市迪美博物馆、斯坦福大学坎特艺术中心、长岛大学希尔伍德美术馆、匹兹堡大学弗裹克美术馆、缕堡Depauw大学美术馆、墨西哥蒙特裹当代美术馆、英国亚特兰蒂斯美术馆、沙奇画廊、意大利罗马当代艺术馆、法国裹尔瑞月宫美术馆、瑞士雷特博尔格博物馆、爱尔兰当代美术馆、西班牙帕尔马美术馆、巴塞隆纳美术馆、马德里美术馆、孔德杜克中心、德国柏林博物馆、哈勒博物馆、莱比锡大学博物馆、格平艮市立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也纳艺术家之家、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智利国家美术馆、波兰华沙王宫美术馆、克拉科夫国立Manggh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罗马尼亚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日本京都美术馆、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上野森美术馆、福冈亚洲美术馆、横滨当代艺术馆、俄罗斯比纳耶乌现代美术馆、韩国首尔弘益大学美术馆、广州市立美术馆、大田美术馆、李应鲁美术馆、木浦市立美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科学艺术博物馆、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壹北市立美术馆、关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昊美术馆的群展及个展,并有几十件作品被国内外多家艺术博物馆、艺术机构收藏。
主要代表作品:
《灵光系列》《指印系列》《入泥的肉身》《上茶》《上酒》《上水》《上墨》等;张羽的艺术创作被广泛收录于中国知名艺术评论家高名潞、巫鸿等的重要艺术史著作。
特此说明: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文章内容
如需转载或其他,请留言公众号获取内容授权
编辑出版:郁子 x ©创造艺术 ©独立品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