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石建军的艺术价值

最近看到石建军从陕北画回来的一批作品,颇受震动。

 

石建军不善交际,有些腼腆。但在骨子里,他却有湖南人的执著与自信。

 

2000-2001年,我和包括他在内的一帮研究生去西北五省区转悠了半年。记得一次在吴起回延安的路上,石建军要求在安塞下车,想在陕北再待一段。当我从汽车的后视镜看着他一个人背着沉重的画材和行李,站在安塞县的街边向我们渐渐远去的汽车挥手告别时,甚有感触;他在陕北发现了什么?以致使他如此留恋不舍?而且从那时到现在,每年他都拿两个多月的时间到陕北写生。在他家里我只看到这些年他的部分作品,因为画太多了,根本摆不开,前后上下,清一色都是那厚重的、被风雨和岁月侵蚀的黄土高原的景色,它们从四面八方向你压过来,我被震动了!我知道,震动我的其实不完全是黄土高原,而是石建军的精神力量。没有旺盛的、持久的情感冲动,不可能连续几年一以贯之地做出这种事情来。

 

在他直接的写生作品中,有几幅150cmX120cm的大画,这是他下去以后,为了在写生中充分抒发他胸中的情趣,而量着长途客车的行李仓的大小(为了能带回来)临时请木匠师傅做的。这种画没有市场所要求的卖像,也没有人在现场捧场,他就有这么大的劲头做种种准备,为的就是面对黄土高原,拿着大画笔在那里自由挥洒,过着自己的瘾。画画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一种内心足够强烈的精神需求,在野外写生时是无法消受这150cmX120cm的面积的。

 

石建军在陕北找到了能引起他身心共鸣的对象世界,他说:“我一看到黄土高原心里就特别舒服,它厚重、纯朴的样子真是美极了!”其实,他发现、他表现的,正是、也只能是他自己所具有的。他的画呈现给我们的,也是一种纯朴和厚重的美。在他的画里,你找不到刻意制造的表面效果,一切都随兴致而作,不矫情,不紧张。

 

他的画多是风景。他有意于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溶入油画,为了油画能够“写”起来,别人常将颜料调稀,以便于运笔和泼洒,而他直接用厚颜料在画布上涂抹,是一种有浓重的油画意味的“写意”,当然也常有失败,他说几张画中能有一张令他满意,就很不错了。这种画法,常常是刮下来的颜料比留在画面上的颜料多得多。这种“浪费”对于像他那样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人来说,实在是件要下决心才能干出来的事。然而他习以为常,生活再清苦他都可以接受,唯独画画是一点也不能将就的。

 

艺术品是有价格的,价格是有市场运作决定的,于是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引导着艺术家。这在相当长的时期之内,可能是难以避免的趋势,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得了。但是,在这种形势下,跳出个石建军这样坚持着自己的精神追求而不入流的“傻子”,也是难能可贵的事!

 

石建军的艺术之路还在探索中,多年来他诚实而艰苦地努力,在他的画里画外,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极有价值的启示,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

 

杜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06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