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所处的平面设计的各个门类中,
书籍设计是最为风雅孤寂的营生。
“雅”始终是书籍设计的审美标准之一,
甚至可以说“不雅不为书”。
——赵清《瀚书十七》
经常看「Artron雅昌」公众号和B站「LIVE!制书实话」的朋友,对赵清老师恐怕都不陌生。
在三十余年的书籍设计生涯里,他所设计的书籍作品获奖或入选于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平面设计竞赛和展览,书籍设计作品32次获“最美的书”称号,是获此奖最多的设计师,更曾将英国D&AD黄铅笔、纽约ADC金方块,日本JTA最佳等各类国际书籍设计比赛最高奖收入囊中。
英国D&AD黄铅笔奖
美国纽约ADC金方块奖
纽约One Show Design 银铅笔奖
纽约TDC奖
德国Red dot、IF
俄罗斯Golden Bee金蜂奖
日本JTA Best Awards
东京TDC奖
深圳平面设计在中国GDC Best Awards
深圳环球SDA金奖
香港环球GDA金奖
亚洲最具影响力DFA大奖及金奖
台湾Golden年度最佳奖
……
在他最新的著作《瀚书十七》里,他回顾了自己踏上设计之路的过往。从最初艺考时的一道书籍设计题目,到这些年陆续完成的17本书,他用朴实简练的文字,将每一本书籍背后的设计思路全盘托出,并将原书的排版及书影一并奉上。读者不仅可以借鉴其理念技巧,更可以一窥一名书籍设计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瀚书十七》
作者:赵清
设计:瀚清堂/赵清+朱涛+黄今
出版: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印制:上海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尺寸:180mm×120mm×62mm
定价:270.00元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
一副黑墨镜,一身黑衣裳,默不吭声却给人以强大的气场——不少人初见赵老师,都以为他是个难以接近的大佬(不是)。连书籍设计界的泰斗吕敬人老师也笑称,原以为赵老师是“道上的人”,后来才知道,是“书道”上的。在公众场合里亮相的赵老师总是很酷,但是在书里,你会感到他是一位亲切的朋友,热情地与你分享自己热爱的工作。一本书从提炼主题、琢磨设计到付诸印刷,一切都有迹可循。在“为什么如此设计”这个问题上,他对17本书做了透彻的阐释。比如在为诗人文爱艺设计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诗集《一年之念》时,他想象一对恋人同时在看这本书,所以这部诗集被设计成了正反都可以开合的样子,两人可共同阅读;同时,他紧扣“一年”这个题眼,将240余首诗分散在365页进行展示,每一首诗的位置会从最开始的地方进行旋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如同寻求真爱之旅程”。
书中一整章的分析读下来,不禁让人为赵老师的巧思拍案叫绝。而优秀如赵老师,也要考量成本和市场。在书籍设计过程中,他也遇到过设计创意可能与市场相悖的难题。比如在为记者罗拉拉设计《遗忘海——跨界艺术笔记》时,他大胆将书里的重点段落用毛笔蘸水划过,以呈现“记忆遗忘”的感觉,期间他也担心大众读者不接受,但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坚持自己:“在某种意义上,也相当于坚持了这本书的重要特点。我想:这是一场用心而妥帖的实验,它是值得被保留和认可的。”除了描述做书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解决方法,书里也有很多掏心窝子的话,深入剖析“什么是设计”。比如赵老师最初的梦想其实不是书籍设计,但他并没有完全放弃那个没有实现的梦,反而通过它,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书籍设计理念:
我小时候曾经幻想,长大能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虽然这个梦想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但我一直相信的是,人的某一个梦想即使未能偿愿,它也能化入另一个梦想之中:关于建筑的梦想,贯穿于往后的人生,比如平面设计。
好的书籍设计,必然能够形成令观者超越想象的“纸空间”,这也是我判定一本书设计水准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书和建筑,其实都是在创造一种人为的空间。一张纸代表的全息内容,包含了人类与之互动的感受的全部内容。所有的触觉、视觉、听觉,粗糙或细腻,翻折的声音,融合在二维的平面中, 依然能构建出令人惊喜的五感印象。
书中的文本约有七万字,精华太多,小雅君就不一一摘录了。总之,一位书籍设计师成长道路上需要提升的设计思路和能力,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启发。
《唯美》
《翻阅莱比锡——
“世界最美的书”1991-2003》
《莱比锡的选择——
“世界最美的书”2019-2004》
《嘉卉——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
《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
《十竹斋笺谱图像志》
《GDC Award 2019 获奖作品集》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优秀作品集》
《芳华修远——第 19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植物艺术画展画集》
《文爱艺爱情诗集——一年之念》
《历代名人咏树》
《离合》
《一桌二椅·夜奔·朱鹮记》
《男·女》
《遗忘海》
《恋人版中英词典》
在《瀚书十七》里,赵老师还邀约了17本书的作者/主编/责任编辑,一起来谈谈成书过程中的合作与感受。这部分内容,小雅君看得津津有味——说实话,设计这个专业,学校里很少教你与甲方沟通的技巧;而身为作者/编辑,怎样与设计师方向一致,达成共同目标,也是值得积累的经验。如果你是一名编辑,可以在这本书里学习如何与设计师相互配合:比如小说《恋人版中英文词典》的编辑施铮,此前重视书籍内容远多于形式,在和赵清老师深入合作后,她开始思考设计可以为一本书带来什么:
于是我推翻了原来的想法,打算用一种从未尝试过的方式去做一本文学书。再次通读内文后,我在设计表格上填写了体现“笨拙、茫然、爱情、差异、对比”的想法……
我想这是我做过的唯一关注形态多于关注内容的文学书,它让我对图书内文的设计有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理解——内文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推动文字本身的表达。
——施铮《图书形态与文学的一次私奔》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可以在这本书里感受到资深设计师的沟通技巧和果决态度:书中数位作者/编辑都提到了和赵老师在合作过程中的争论,但他们最后都被赵老师的创意与诚恳所打动。从他们的叙述中,你会知道矛盾和碰撞也是设计师的日常,坚持自我需要勇气:
编辑希望维护文字作品格式的规范以及图书装订的常规,设计者则希望争取打破规范的空间。而最后,大家各退一步,就形成了现在的面貌。而该书最后的成功,无疑归功于设计者突破规范的坚持。“成功者是不受责备的”,而我在此要迟到地说一句,要感谢设计者顽强的艺术冲动和设计坚持。
——于奎潮《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瀚书十七》收录了不少“最美的书”,其本身也获得了2021年度“最美的书”称号。
将这本书拿到手上时,小雅君的第一感受是:这么厚,但又这么轻!负责此次书籍印刷项目的上海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的销售专员马燕婷告诉小雅君,这本书采用小三十二开本33个印张完成,但因为采用了多款轻型纸张,所以一千多页的书捧在手上,你也丝毫不感到沉重。
由于11月7日是赵老师的生日,“7”也是他的幸运数字,所以他精心挑选了近年来设计的17本书在《瀚书十七》中展示。书籍封面采用暖白色的水洗纸,十七道透明压痕,意喻十七本书的设计历程。
此外,他还将书中的两种纸色以手工毛边方式相隔装订,表达了十七道的概念。在马燕婷看来,《瀚书十七》最大的印制难点,就在于这个“隔帖打毛”:“我们把需要打毛边的帖次挑出来打毛边,剩下的帖次裁切整齐。然后通过手工配帖的方式,排好顺序装订。”
书籍的右书口和下书口看起来有点像威化饼干的侧边,摸上去有疏松的粗糙感,让人联想岁月对一位书籍设计师的打磨书籍采用腔背装的装订方式,读者可将其平摊阅读。每本书的文本版式来自于原书,而对十七本书也通过书与人、书影、特写、信息等多层次呈现。凭借精彩的版式设计和高品质的书籍装帧,本书入选纽约2022年“TDC68传播设计”类的获奖名单,更于近日获得2022美国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 ArtDirectorsClub优异奖、2022美国ONE SHOW DESIGN优异奖。📖
以上就是小雅君对《瀚书十七》的介绍
大家对这本书是否更加好奇了呢?
五月正是学习的好时节
一起来阅读这本书
重返书籍设计的现场吧!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