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清奇】艺术中的意境多产生于实理

十六、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娟娟:清秀。 漪:水波纹。

提起松树,人们会下意识地联想到坚贞不屈、挺直高洁、峥嵘苍劲、巍然庄重等,以至于见到用这些词来形容松树时很难有意外的惊喜。这些固然可以看作是松树的主要特征,但任何事物都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松树也不例外,当在适当的时间,从适当的角度、适当的距离观察,摇曳的群松也能带给人一种娟秀的感觉,将松树这被常人所忽略的特点发现并表达出来,便会生出一种不俗,一种清奇,此即为“娟娟群松”

天马行空的将各种想象之物堆叠在一起,固然可以形成一种表面的丰富变化,但这种奇不能称之为清奇,因为清奇是与凌乱粗浊相对的,它自有一种条理性在其中,而这种条理性又不是直白浅露,让人一目了然的,而是通过某种物象引发人们的直观联想,比如群松之下的“漪流”便起着两个作用,一是下有流水,则松树有水分的滋润,二是水波表明有清风拂过,使群松展现出娟娟秀姿,此即“下有漪流”

“满竹”一作“满汀”,雪不为奇,竹亦不为奇,但初晴后的大雪还没融化,压满了竹林,便产生了一种清奇的感觉,因为它抓住了事物在自然环境的变化之中一个短暂的状态并将之表现了出来,这就像印象派追求树叶在光影之下的瞬时变化,此即为“晴雪满竹”。

“晴雪满竹”又是为“隔溪渔舟”作铺垫,雪入溪中便会融化,不好在画面中表现,故以雪竹来表明渔翁是于雪后独钓于寒溪之中。为什么不是寒江呢?因为寒江气势过于豪放会冲淡清奇之感,为什么是“隔溪”呢?因为雪后的鱼儿会群集在向阳的北岸深水区,于是我们发现在这幅优美的画面之中既有意境,又有实理,而真正的意境多产生于实理之中。

群松与漪流,雪竹与溪舟又是相互掩映的,漪流与小溪就像清澈的精神将各种内容脉络起来,有清澈的精神故能产生清奇的效果。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东方美学标准」怪异之奇、豪放之奇与清奇之奇,艺术中奇的分类

「东方美学标准之清奇」神清气和,剖断如流,得其雅致高妙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