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石涛的这些山水,都是镇馆之宝!

2015-05-07 00:00


石涛的这些山水,都是镇馆之宝!


石涛 对菊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双松虬结的庭院内梅、竹互映,房舍错落,屋内高士观赏秋菊,其品菊的举止生动传神,点明了“对菊”的画作主题。庭院外是迂回盘桓的山峦和自远而近的江水,它们为高士远离世俗的隐居之地平添了几分清幽。此图与石涛贯有的笔墨雄健纵恣、豪放洒脱的画风不同,刻画工整细腻,或徐或疾的笔致和富于节奏变化的朱点、墨点自得一股苍莽之气。此幅当属石涛居住扬州时期创作的一幅难得的精细之作。



石涛 云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轴是石涛晚年之作,此时他的山水画构图新颖大胆,出奇制胜,极尽含蓄隐约之妙。图中打破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的“三叠式”和北宋式的上留天、下留地、中间设景的构图程式,而是用“截取法”直接截取景致中最优美、最有代表性的一段。作者描绘半露的山体,树木间以水墨渍出云态,天空用淡墨渲染,以显现出云的白净和飘浮的动感。



石涛 墨荷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欣欣向荣的荷塘景色。构图疏密交错,通过荷叶、茨菰、莲蓬、蒲草间的相互掩映构筑出变化丰富的空间层次。用墨淋漓尽致,浓淡、枯润相生,显现出作者较强的笔墨把控能力。



石涛 横塘曳履图轴
北京故宫藏

图绘疏林湖畔高士拽杖独行的情景。设景布势以“S”形湖堤为主线,通过对近景树石的具象描绘,烘托出远山平湖的虚空迷蒙,画面空间在景致的虚实互映中得“咫尺千里”之趣。画中的山石杂木以饱含水分的润墨表现,点染生动,显现出作者较强的笔墨驾驭能力。此图并非对实景写生,而是作者“搜尽奇峰打草稿”后的胸中丘壑的写照,面目独具,妙得自然。



石涛 采菊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石涛 山水清音图
纸本水墨 102.5×42.4cm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的作品一变古人和四王三重四叠之法,以构图新奇见长,在这幅画上原济用了他最擅长的“截取法”,在丛林中截取了幽阁深藏的一段景致,以特写的手法绘出,虽则画的的是一段小景,却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元济笔墨画法多变,善于用墨,这幅图上墨气浓重滋润,湿笔较多,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使山林的清润深幽被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幅画画了丛林中的一处幽阁,水边坡上有小亭翼然,其下幽篁密布



石涛 游华阳山图(秋山高隐图)
纸本设色 239.6×102.3cm 上海博物馆藏

画面虬松苍劲,山石以曲屈灵动、转折有致的线条皴出,并直接施以浅绛,给人以明快、亮丽的感觉。自识“一峰剥尽一峰环,折径崎岖绕碧湍。咫尺诸天开树杪,潆回万壑起眉端。飞梁石引烟光度,负担人从鸟道看。拟欲寻源最深处,流云缥缈隐仙坛。游华阳山中作拈□□。清湘石涛济,津门道上”。钤“苦瓜和尚”、“石涛”白文方印,“小乘客”朱文长方印,“冰雪悟前身”白文长方印。按华阳山位于安徽宜城县南七十里,跨宣、泾、宁、旌四邑之境,周数十里。



石涛 山窗研读图(飞瀑奇峰图)
纸本墨笔200.7×69.2cm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 四边水色图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皴法稠密,点苔布满山石,是从王叔明的绘画风格演变而出,但石涛在取景、笔墨、意境上都超出前人,不拘一格,独具特色。他曾有自题:“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言明了他学前人,却绝不拘泥于前人,锐意创新的决心。这幅画是石涛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石涛极富独创性的风格。



石涛 清凉台 南京博物院藏



石涛 淮扬洁秋图轴 纸本设色 89cm×57cm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上河岸边的城墙中屋舍层层。河岸及城墙内外的丛树以水墨点画,垂柳与河岸边苇草用白描画法。田地与土坡以“拖泥带水皴”画出。垂柳和土坡上又有赭石作点,明净雅洁。下方虚画,云雾迷漫。远处淡墨渲染。画面的上部有画家一段富有诗意的题跋,叙述了古扬州的变迁,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增加了画面的气氛,引人联想。此图布局新颖,灵活运用了各种笔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自然山水变幻莫测的风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多样化的风格。



石涛 狂壑晴岚图轴
纸本设色 164.9×55.9cm 南京市博物馆藏

石涛在驾驭笔墨方面有一种非凡的表现力,无拘于既有的规范、绳墨,而一任情感倾泻,横竖涂抹,逶迤成章。枯湿浓淡兼施并发,颇尽笔墨变化之能事。无论是画树还是画石,行笔拙厚而酣畅。枯笔使用后,往往继之湿笔润泽,使水墨交融、顿生韵味。皴点并用,更使此画独具一格。此画应了郑板桥的评价:“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无不。



石涛 巢湖图
纸本设色 128×46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石涛的笔墨技法宗与董源、黄公望,但他又不拘成法,技法多变。他善于用点,树叶丛草多以点出。楼阁的线条用凝重秀挺的中锋笔法勾出,而树木土坡又是或湿或干的多种皴法画出,令画面的具有变幻无穷的意境。元济的山水讲求气势,不拘小节的瑕癖,这幅《巢湖图》在细节处略有粗简之嫌,然而通篇充溢着郁勃的生气,观者便不会去推求其画法的是否处处精谨 。



石涛 雪景山水图
(美)纳尔逊艺术馆藏

全册共十二开,均写山水。此幅雪景山水册页,属十二开画页中画法最为怪异的一件作品,天空水面以淋漓水墨涂抹,墨色翳润,山峦皑皑白雪,用极简括皴笔草草舒写,笔断意贯,气脉成章,显得丘壑在胸,任心所成。林木树叶苔色,以阴阳衬贴法概写,点中夹水夹墨,一气混杂,如缨络连牵,浑融透明,使整个画面景物给人以萧疏寒冽、沉寂明净的意象。



石涛 对牛弹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构图奇险,笔墨老到,意境突出,是石涛人物画杰作。“对牛弹琴”一词本是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但此图通过作者自题“世上琴声尽说假,不如此牛听得真”等诗句,反映出作者难遇知音,而只能寄托于“牛声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独落寞的心境。


石涛 水墨山水画 精选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石涛 山水 立轴 1693年作



石涛 古木垂荫



石涛 溪岸幽居



石涛 溪桥野色



石涛 南山为寿



石涛 松风涧水图



石涛 松山茅屋



石涛 松溪茅舍



石涛 松荫研读图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石涛 霜林扶杖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寒泉云深图



石涛 莲花峰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松泉幽居



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石涛 仿梅道人山水



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



石涛 寒山石径图



石涛 横塘渔艇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石涛 江上望南岳



石涛 垂钓图 立轴



石涛 春江垂钓图 丙子(1696年)作



石涛 策杖烟云中 立轴 水墨纸本



石涛 荒亭寻幽



石涛 平湖放棹图



石涛 奇峰图



石涛 秋江独钓图



石涛 秋江独钓图



石涛 水墨山水



石涛 深谷风雨过



石涛 松泉高士图



石涛 松溪幽居图



石涛 松荫闻泉图



石涛 野渡图



石涛 寻诗图



石涛 赠士舟墨笔山水 1683年作



石涛(款) 西樵苍翠图 甲戌(1694年)作



石涛 山居图 辛巳(1701年)作



石涛 秋山萧瑟图 立轴 1692年作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洞庭放棹 1697年作



来源:中国书画超市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