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06 12:39
............................... 师进滇个展将于2015年07月09日在草场地上品艺琅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师进滇从2008年至2015年间用不锈钢丝纯手工编织创作的“鸟巢”、“山地”、“空门和云影”、“哈雷”、“童声”、“沉浮”等作品。此次展览既有架上综合材料绘画,又有如“实体哈雷大小的摩托、古琴、屏风”等装置雕塑,艺术家通过既有实物的“解构”与“重构”,全角度呈现其艺术“轻”、“透”。师进滇形容自己的作品为“把东西由真实可触的转变成一个没有实物的空壳,然而,它仍然是真实的,因为它固有的阴影还在伴随”。 浮沉 , 不锈钢丝着色 , 165x42cmx10件 , 2015 (局部) 空门 , 不锈钢丝、木炭 , 牌楼:295×68cm×3件 , 2015 (局部) 数字—哈雷 , 不锈钢丝着色 , 270x58x110cm , 2015 数字—哈雷(局部) 童声 , 不锈钢丝着色 , 112×32×21cm , 2015 (局部) 云影 , 不锈钢丝、木炭 , 古琴:122x20cmx5cm , 2015 (古琴部分) 师进滇是个举重若轻、具有东方美学追求的艺术家。钢丝着色构成了师进滇作品的基本艺术手段。他的雕塑清透、空灵,材料的运用简洁纯净,形成一种轻薄、朴素的视觉景象,如同千万道流经他生命的“线条”构成了反复多元的视觉奇观。那些看似轻盈无重量的线条中却蕴含着深沉的诗意,如同回到万物最初的源头寻求事物本心的追寻,在空灵中充满了禅意。交错重叠的线条畅游于多维的空间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当今纷乱浮躁的城市生活中,往往产生出骚动不安的艺术,而在喧嚣的环境中师进滇的内心却越来越倾向于平静。他的作品轻薄而稳定,幽静中有生命渐渐幻灭的寂寥,犹如时间的萧然逝去。在记忆的恍然易逝中,感知艺术最初带给我们的快乐本真状态。(管郁达 / 文) 爵士 , 不锈钢丝、木炭 , 104x40x12.5cm , 2013 鸟巢 , 不锈钢丝着色 , 230x80x100cm , 2008 (局部) 枯山水 , 不锈钢丝、木炭 , 240x120cm , 2012 伴音 , 不锈钢丝着色、纸 , 215x68x43cm , 2015 (局部) 山地 , 不锈钢丝着色 , 170x38x100cm , 2013 (局部) “对于现在的雕塑装置的创作,我想表达有雕塑的物质性制作成分又有装置的观念。同时,让软体和透明来使环境和建筑的整体性保持一致、和谐。作品的失重和心理放松是我做雕塑装置的出发点,这样处理能够得到一种并非刻意的效果,在建筑环境中产生共鸣。相对于建筑实体,我的雕塑装置大量使用线条,这种线条本身带有自然形态,在建筑环境里,视觉上也是一个对比和强调。在有些雕塑装置作品中,除了空间的感受外,我强调了某种时间的记录,如一些旧门窗作品中,留下以前的形态。如:保留火烧以后的木炭,从对一种已有形态的塑造,通过燃烧,形成一种置换,而彻底地改变原有的物质性,得到新的感受。好象是物质的消失,体会一种精神理解。" ——师进滇自述 白线1 , 布面丙烯 , 80x100cm , 2012 白线2 , 布面丙烯 , 80x100cm , 2012 白线3 , 布面丙烯 , 80x100cm , 2012 白线4 , 布面丙烯 , 80x120cm , 2012 师进滇先生1953年出生于中国云南省,1974年于四川美术学院学习,现在工作和生活在成都。师进滇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从传统雕塑到现代艺术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持续创造力的艺术家的“有机知识分子”特质。也正是因为这种持续的创造成果,使师进滇成为今天中国现当代艺术领域独具特色和价值的艺术家之一,备受专业界重视。他的作品也被中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韩国的一些美术馆、机构和个人所收藏。 本次展览将从2015年7月9日至7月25日于草场地艺术区上品艺琅展出,将在7月9日晚间20:00开幕,我们诚挚邀请您莅临指正。 |
来源:墙报展览预告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