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07 09:25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开始热闹是在21世纪初,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从萌芽到蜕变再到异常火爆,最后到市场回落,经历了一个抛物线式的发展周期。一路走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尝试了各种探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整合市场各种资源的同时,中国的艺术市场在短时间内使自身迅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各种大小展览,铺天盖地的信息报道足以看出艺术市场的繁荣景象。然而,繁荣的背后同样出现诸多乱象,干扰了艺术市场的自然发展规律。如今,艺术市场经过几年的高热后进入冬季,随之所带来的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面对艺术市场多年来所出现的问题,人们是否要反思应该给市场一个理性的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艺术家,身逢艺术品高度繁荣的时代是最为幸福的事,面对市场的大量需求,很少有人不为之心动。举办展览传播艺术,展示自己便成了艺术家最为直接的介入方式,于是,在市场面前,艺术展览变得尤为重要。据了解,前几年大小的艺术展览举办的比较多,确实在某种情况下推动了整个市场与艺术的繁荣。在市场好的时候,面对市场的巨大诱惑,展览的目的主要是销售、卖画,艺术家往往忽略了对艺术作品品质的要求,更多地转向关注于艺术作品的变现。
如何使艺术品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市场向艺术家、藏家及展览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纯粹的学术展览若更关注艺术的学术观点和创作思想,迎合市场的部分就会小一些,这样的展览就更具有艺术性”艺泉堂总经理鲁清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观点。随着市场的调整,展览将逐渐由粗狂型向学术型转化,学术型展览也将成为未来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记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学术性的展览虽然不是市场性的,但是对市场的指导和反映及在市场上起到的作用要比纯粹的商业展览大得多,通过学术展览的信息反馈到市场中来,最终大家通过学术展览会明白艺术作品的好与坏。在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方向上,学术型的展览也会提供一个参考值。因此,作为一位艺术家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学术和创作主张,而不是单纯的关注市场。
但是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信息时代,艺术家的创作也会受时代信息的影响,艺术作品要表现这个时代的痕迹,市场的反映又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所以,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艺术家要冷静的思考、理性的梳理,对自己的艺术应该给予反思,自己应该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更能对得起市场,这样的艺术家反而更会得到市场的尊重,往往有些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当做印钞机来做,这是不对的,受访中某业内人士表示。
中国经济网书画频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的展览不像之前那么火爆了,展览逐渐偏重于学术的也越来越多了。“目前社会对美的关注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未来艺术展览的质量会越来越高,艺术市场还是大好前景的”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鼓励文化创新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可以说政策利好,艺术市场也应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健康地发展,相关艺术展览的方式应回归于理性,艺术家只有抱着自己创作的作品要对得起这个时代的心态,艺术市场才会有更加持久的发展,艺术展览才会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吴江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