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昨日到送仙桥采购宣纸和水洗,到朋友古董店铺外的街边小坐,一张方座,三张闲椅,一壶清茶,聊过去曾经拣的漏,急丁脱手贱卖的宝,看走眼吃的亏,狠赚后的狂喜,货砸手里的郁闷,如今的好货难求,真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许多家庭的生计仅赖小铺,甚至在这个行当世代相传,米铺上的大部分是熟客和圈子内的,黄帮不敢贸然踏足,哪知水深水浅,好货在铺子上存留不下,脱手快才是好眼力和真本事。许多店家都深爱古旧,历史文化精通者不少,更眷恋古器散发的文气和优雅,直让我想起好多年前看过的《琉璃史话》,甚是趣味,相谈欢颜。近观店内古气融融,店外人气稀稀,远看十米之外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行道的黄桷树在阳光下枝叶婆娑,再闲适地在排排的小店转游,每个店家都悠然自得,做根雕的老艺人在吱吱的电磨声中精雕细刻,卖景德镇瓷器的江西大哥在街边打望,装裱铺的大姐埋头记着日帐,某某斋的江浙小伙正用彩色的长卷临着法贴,一切是那样的不慌不忙,自然和谐,井然有序。仿佛他们慢了许多年,这条街也活在梦境中,现在和过去交替着,时尚和传统碰撞着,人和器融合着,互联网的时代再大,也包容不了历史给予我们的空间残存,其实生命的今生和来世也许就这样传续和轮回,就这样被割裂和错位,哪里分得清?送仙桥,人和仙也是一线之隔,在当今快生活快文化,快即人,慢即仙?浅见
2011-10-01
作者:张朝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