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芒口 泪痕两特征辨识定窑瓷

2015-07-07 23:20

定窑创烧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延续至金、元时期。定窑前后历经四朝,有长达750多年的历史。北宋定窑白瓷,以其胎、釉、形、纹饰不同于北宋其他四大名窑而独领风骚,是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烧白瓷的窑口。

定窑白釉刻花葵瓣碗

北宋定窑瓷胎具有色白、体轻、声亮、有刀线等特征。定窑白瓷不是单一的纯白色,它有白中泛青、白中泛黄、牙白、乳白、米黄、土白、土灰等色;定窑白瓷的盘、碗类器物均为薄壁胎,有“不薄不为定”之说。定窑瓷敲击起来会发出清脆悦耳之声,而且声音清长,如金石之声。另外,北宋定瓷胎体上,往往留有刀尖旋削修胎留下的刀线纹,俗称“竹刷丝纹”。定窑碗盘有“芒口”,是因为定窑盘、碗采用“覆烧法”,在烧制前必须刮去口边之釉,这成为定窑瓷的一大特征。

“泪痕”是定窑白瓷的另一大主要特征。泪痕又叫淋釉,是烧制过程中釉在高温中融化流动而出现在釉面的一种蜡泪状痕迹,又像泥浆淋浇在釉面的流淌痕迹。而造假者用重笔涂釉制造泪痕,很不自然,更无神韵。由于釉中加入了含铁量高的一种黄土(又名套土),在烧成后,胎与釉之间颜色不是一体,而出现了夹层,像是胎与釉之间夹了一层薄薄的黄纱,这是北宋古定瓷的又一大特征,历代仿品都无法再现。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