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杨树峰艺术传奇中国行——完美诠释“大绘画”

  2017年8月28日,杨树峰艺术传奇中国行《寻找波斯丹姆》纪录片摄制组自北京出发一路西行,自驾前往新疆伊犁。此行主要目的是寻找1981年杨老师在伊犁认识的一个少数民族小女孩波斯丹姆及其家人,同时在西进的路上进行大绘画水墨涂鸦创作,用画笔来描绘中国西北的壮丽景色大美山河。

  “大绘画”的称谓,是杨树峰在2017年5月首次提出。

  在他心中,大,是要对传统的花鸟、山水、人物重新扩大格局,将沉厚、壮丽、雄美的元素投入到作品里,将现代文人新表现的绘画融入其中,使中国水墨真正具备国际语言特征,并成为世界艺术语言的一部分,这是“大绘画”的真正含义。

  此行每过一处大山大水、大河大湖,杨老师都会兴奋地立即停车,席地铺开巨幅画纸,随性泼墨,将眼前如画的江山和胸中的豪迈一并写意入画。他用树枝绑上毛巾做画笔去仗量和触摸河流湖泊与山梁,将西部的大山大河大水收进了近千平方尺的画纸中。

  “疯狂浪子”是杨老师对自己的戏称。看吧:

  西北山梁山,疯狂浪子迎着万道霞光疯狂泼彩。

  桑科大草原,有感而发即兴挥洒。

  黄河岸边,一袭素袍,以黄河水释墨创造黄河长卷大写意。

  青海湖畔,大彩墨涂洒,落山的太阳也为之疯狂。

  敦煌艺术馆,广场外随兴陈纸涂鸦。

  火焰山脚下,顶着42度高温创作巨幅彩墨作品“火焰情怀”系列。

  伊犁玫瑰花园里,香草的色彩迷倒无数游客,浪子也为之倾心,在园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支持下,创作出18米风景长卷。

  这一路,且行切画,乐莫大焉。

  是画画,更像是玩耍,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在看似漫不经心中体会到这种绘画的乐趣。想来,那该是一种无界无我、直抒胸臆、快哉壮哉、痛快淋漓的境界吧。

  阳光,大地,草木,天空,杨树峰大绘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那一时,自然才是全部。画里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有赤橙红蓝风云更迭。

  那一刻,他的大绘画艺术与自然共融相通,他在自然的气场中开创了一条更加广阔的写生道路。

  杨树峰的作品就是自然、灵魂与自我的对话。

  在宇宙天地山川面前,人类的身影显得如此渺小微不足道;然而,人类在艺术创作中所蕴藏和展示的能量却令世界震撼。

  杨树峰说,“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画出了东方精神的大山水、大花鸟、大人物,我的大绘画就是在寻找中国远古文人精神的艺术之道过程中得来的灵感。”

  或许可以说,杨树峰的大绘画是用世界最古老的技法去耕耘中国最先锋大绘画这块田,从此结束了中国水墨绘画传统花鸟山水及伪当代水墨的故弄玄虚,真正开创了廿一世纪世界大绘画的先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