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年12月19日下午3:00,“汲墨吐烟雨——刘伟画展”在海棠艺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当艺术创作成为自由驰骋的游戏
文/刘筱
刘伟先生的绘画包含着多层次的审美内涵,这与他学习艺术的丰富经历以及饱览遨游的人生阅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可以在他这一批小品中看到一种游于艺的悠闲自在,换句话说,他的作品很好的诠释了艺术起源游戏说的理论。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艺术与劳动的区别:”艺术甚至也和手艺不同:前者叫做自由的艺术,后者也可以叫做雇佣的艺术,我们把前者看作它好像只能作为游戏,即一种本身就使人快适的事情而得出合乎目的的结果;而后者却这样,即它能够作为劳动、即一种本身并不快适(很辛苦)而只是通过它的结果吸引人的事情、因而强制性地加之于人。”康德的游戏理论的本质正在于对主体自由的弘扬,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张扬个性、自我解放的良好传统,希望能够在艺术领域中实现真正的主观自由。游戏中的主体,创造者或观赏者,都如同游戏中的游戏者一样,暂时忘记了现实的利害与利益,自由活动着。
当我在欣赏刘伟先生的传统山水时,我能看到远处天际墨色下透露出的光怪陆离的斑驳色彩,当你与画作保持一定距离的时候,你会发现那剔透的效果格外分明,而若你想近距离仔细打量,画面上跃入眼帘的生动细节与畅游于画中的小小人儿又是那样的耐看与精细,如抽丝剥茧一般的线条与层次丰富的墨色之间的呼应,让整幅画作沉入一种安静与悠闲,山体厚实的体积与水雾缥缈的虚空形成奇妙的组合,一切都是如此的浑然一体,那既是画家忘却纷繁世事沉浸艺事的体现,更是观者被其吸引的体验,那是一种凝神定气的时间之停顿。
刘伟先生还有一些即兴之作,有点类似实验性的创作,即在创作之初并不知道作品会成为什么样,或者甚至有可能成为失败的作品,顺势而为,不矫揉,不造作,根据墨色在画面本身的状态决定采用何种应对措施去迎合之,这样的作品,更具有自由、娱乐和单纯的特质,并且尤为重要的是,不可复得,那些自然天成幻妙神奇的痕迹,更像是来自鬼斧天成的自然之手,与中国画温和亲切的墨色加以糅合,则更加凸显轻松与康德所说的“无利害的愉悦”。
当然,这批作品中还有一部分“心印”之作,若你对刘伟先生其人有所了解,便可以得知这些作品中描绘的是他饱游祖国山川河流之后在他内心留下的痕迹,这不是简单的物象留影,而是沉淀过的心印,这种对于具体物象的抽象情感概括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精髓之所在,对于观众而言,每个人都能从其中读出自己的心印,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精神规范却恰恰是画家放浪情怀的宣泄,当一种自由的艺术精神洋溢在一幅画作中时,他的审美内核则必然是开放的。
艺术并没有具体的目的,它只是为了愉快,艺术活动是没有功利的,这也是文艺活动和游戏两者的相似点。在游戏中我们的心灵上并没有确立具体的目标,只是在其中获得快感。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也并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这种活动不涉及利害和目的。当艺术创作在刘伟先生的作品中成为一种驰骋,当观看成为一种开放式结局游戏的通关过程,我想对于艺术本身来说,那就是一种成功的演绎了。
刘筱,笔名刘皛
江苏省国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院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海棠艺术馆艺术顾问
《误把秦岭当黄山1》
47*48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小趣》
35*27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早春1》
35*26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早春2》
35*26cm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