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美术史不会忘记孙本长(连载)-11

导读:
《岁月本长》PART3评论文章《用勇气和献身的精神一攀登艺术高峰》夏硕琦,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编审,历任《美术》杂志社副主编、编审。
2000521日夏硕琦先生应邀出席天津文学艺术联合会、天津美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工艺美院共同举办,天津利顺德大饭店温莎厅孙本长作品研讨会暨《孙本长中国画作品集》首发式上的发言。


Attachment.png夏硕琦先生出席《孙本长中国画作品集》首发并发言



               用勇气和献身的精神一攀登艺术高峰
                                        
 
                                       夏硕琦


孙本长的绘画创作,来自于人民,根植于现实生活。他的代表性作品,乡土味道很浓,有看头,耐品味,画境中往往荡漾着剪不断的悠悠乡愁。他的画集《孙本长中国画作品》的出版发行,定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 

《河原嫁女》是孙本长的代表作,我就围绕着这件作品谈点感想。这幅画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笔墨语言,融人物于山水画之中的艺术形式,其题材内容又是以民间嫁娶的民风民俗为重点,从画种分类的角度来看,既不是纯粹的人物画,又不是单纯的山水画,是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的新样式的风俗画。孙本长的艺术智慧表现在他既善于在传统的海洋中广泛汲取,又长于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与创造,并从而获得时代性的艺术品格。 

《河原嫁女》叙事性地展现了行进于空旷河谷中的民间嫁女迎亲的喜庆队列,描画出锣鼓齐鸣,唢呐声声,响彻空寂河谷的画境,象征性的表现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意绪。作品有厚度,有史感。既内涵着我们传统艺术的深长意韵,又激荡着现实生活的勃勃生机。因此,当我们深入地去品读他的创作的时候,会不由地产生一种深远的历史感,还会产生一些说不清的人生感,和原生于这片土地的厚重的文化感。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在艺术共鸣中,自然生发的这种历史感,人生感,文化感,构成了孙本长绘画艺术可读、耐品的艺术魅力,也就是其作品获得成功的要素。 

孙本长的《河原嫁女》,是他长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体悟、积累的结果。到了非吐为快的时候,他经过多种艺术探索,终于寻找到一种最能表达他内心审美意向的艺术形式。他从传统艺术资源中发掘,又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综合创造,孜孜以求,一定要寻找到最适合于他创意本身的表达形式和笔墨语言。借用石涛的话来表达就是:予与山川,神遇而迹化。我认为,在中国画创作中最好的笔墨,就是神遇而迹化的笔墨。那种认为笔墨可以脱离时代、超越时空、可以与作品本身相游离,把笔墨抽象化的看法,是偏颇的,是违背笔墨的根本精神的。 

对中国画画家来讲,笔墨功力、笔墨修养固然重要,但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能创造性地运用最适合表达他创作意向的笔墨语言,笔墨不能与艺术创意相游离,笔墨应是艺术心灵的生动轨迹,应是他创作态中的心电图,应是他艺术生命的迹化。唯生命迹化的笔墨,才最富于灵性。脱离艺术创意,游离于作品生命之外的那种套路化、抽象化的笔墨,是空洞的、无生命的、僵死的。而孙本长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也生动地说明了这个艺术创作中的基本问题。 


                          20005月于天津利顺德 



Attachment.png河原嫁女》孙本长复制作品 210x190c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